自由是不朽的话题。在历史长河中它偶尔沉没,但从未走远。今天小编想介绍的是《残次品》这本书,这本书体现的关于自由的思考涉及许多前人跨越时代的深刻见解,从中可窥见追求自由的过往,愈新时代自由又该走向何方。
前言:“我带着深藏骨血的仇恨与酝酿多年的阴谋,把自己变成一个死而复生的幽灵,沉入沼泽,沉入深渊,我想埋下腐烂的根系,长出见血封喉的荆棘,刺穿这个虚伪的文明。我到了淤泥深处……捡到了一颗星星。”前言是这样的震撼。让人忍不住探求腐烂的根系是什么?文明为什么虚伪?淤泥深处的星星它带来怎样的改变?
《残次品》以宇宙星辰大海为宏大背景,围绕“伊甸园”和“残次品”的对立绵延展开,细腻体现了皮皮(作者priest)对自由的深度理解和阐释,书中的灵感涉及诸多经典,如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奥威尔的《》《动物庄园》。
“伊甸园”是小说构成小说的支柱之一,来梳理一下伊甸园的发展阶段:
联盟*府成立于新星历元年伊始,就为人类建立了伊甸园。
新历21年,人工智能医疗舱全面取代人类医生,医疗舱依托于伊甸园,而伊甸园让所有医疗舱共享数据,有效避免了医患事件。同时,患者个人隐私问题引起了社会关于伊甸园的第一次质疑。
新历26年,一起丑闻引发了人们对伊甸园的抵制,联盟立《伊甸园法》。此后,伊甸园每次出问题,都会引发民意浪潮,最后正义战胜邪恶,修订伊甸园法,结局欢喜。
渐渐成熟的技术在漫长的百年光阴里,点滴给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人们也像古地球人对待手机应用软件一样不断开放着自己的授权。最后,对伊甸园是否有成瘾性的讨论已经没有意义了——它和喘气、吃喝一样,成了生存要素之一。
在伊甸园笼罩下,人的大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人机接驳,书中的描写:或许你喜欢大海,那你的家就会像海底,珊瑚和五彩斑斓的鱼群围着你游来游去,你能感觉到海水像摇篮一样托着你,但是作为一个哺乳动物,你不会遇到一点呼吸和气压问题;有个人想喝奶昔,又恰好在节食,伊甸园识别了这种矛盾的需求,吧台就会提供一杯白开水,由伊甸园网络刺激他的味觉,让他喝到了最想喝的那杯奶昔,还没有热量。每个注册了伊甸园的公民都会得到最优质的照顾,每当它发现你的情绪异常,就会通过调控你的激素使得不良感受消失无踪。
在隐私暴露无遗的伊甸园里,在被数信息洪流反复冲击的人脑内,自由沦为何物?人们的思想被精心设计的数据裹挟着走向既定的方向,自由早消失于无形。
所幸淤泥深处有星星。小说框架下的时代,占人口大约1%的人类,由于基因缺陷,先天精神力低下,无法适应伊甸园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大脑接触不良。如果要强行接入伊甸园,时间长了,可能会造成精神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这就是“空脑症”。这些人饱受歧视,多被迫迁居到“荒漠”第八星系,这里没有建成伊甸园,科技水平与其他七大星系相比,“双方差距之大,近乎于当代智人和远古黑猩猩。”第八星系的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联盟官方与域外海盗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空脑症恐怕是灵*对我们最后的警告”。
巨大篇幅中,我看着星海学院的四个学生一点一滴的成长。薄荷从恐惧排斥黑暗成长为虫洞征途的开拓探险者,空脑儿*静姝走出自卑不再放弃,研发的反导系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暴力傻货斗鸡成为一名勇敢有谋的星际战士,孱弱的怀特加入工程队,从容不迫的参与技术研究。他们的变化令人感动欣慰。
第八星系上的穷*和空脑,这些残次品中的残次品,守护了《自由宣言》,爆发出了人类这个物种的潜力和应有的品质特性。
愿你思考,脱下镣铐,扬起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