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莲花,人们脑海中出现的一定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那首著名的散文《爱莲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圣洁的莲花
莲花,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文化中最有名的象征物,还有人把它称为佛教的教花。有一本在佛教徒中传播很广的《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就是以莲花提名的。〈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时,向众人明示说: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
“妙法”指的是一切佛法(又叫一乘法)、不二法;
“莲花”比喻“妙”在什么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时,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内敛不露。
而在佛教艺术文化中,莲花的题材更是处处可见。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画、中国敦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有很多以莲花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庙里,佛、菩萨的塑像也大多有莲花出现,这些佛像或坐在莲花座上,或手持莲花。
佛教与莲花
那么,在佛教文化中,为何莲花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佛教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据说,他降生之前,净饭王的宫殿里出现了八种瑞兆,百鸟群聚在王宫顶上,鸣叫声显得非常祥和,而四季的花木也在同一时间盛开,尤其是沼池内莲花,突然开放出像车盖一样大!这时王后摩耶夫人心中好像有一种预感,便退入后宫,凝神静思。突然她仿佛看到菩萨化作一头六牙白象注入到了她的体内,一股空灵、清新之气立即弥漫了整个身子。
后来,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每当他讲经说法时,都是坐在莲花宝座上,坐姿也是“莲花坐姿”,就是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莲花宝座上的释迦牟尼
实际上,在古印度,人们很早就有爱莲的风气。在印度,莲花被视为神的象征,也是印度的国花。在古印度国土,气候炎热,人们很是苦恼。而莲花给人感觉凉爽、舒服、愉悦。于是,人们对这种在春夏之季开放的莲花,倍感惬意、清新凉爽。
佛教从最初创立时起,就很注意迎合大众心理以吸引信徒,这样,莲花也就常常在佛经之中被经常引喻。再加上莲花高洁的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处,傲然挺立。它与佛教所主张的出世人格,有着天衣无缝般的契合,佛教认为,现实世界是一片秽土污泥,有志者应该努力修行,不受任何污染,经受得了诱惑,能超凡脱俗,达到清净无碍的境界。
莲花的自然美,正是象征了佛教这一理想信念,因此被众多教派所沿用。
无论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在它们的绘画过程中,最常见的象征就是莲花。莲花除上述特征外,最重要的还有这两个象征意义:
第一个象征意义是:它代表佛教中的空性智慧。这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佛教典故——“拈花微笑”。讲的是有一次,佛祖在灵鹫山上讲经说法时,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微笑着看着大家,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茫然地面面相觑。这时迦叶展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罗万象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微笑”的典故出处。
拈花微笑
在这里,花代表教义。我们看到花,只会觉得它就是一朵花,有花的一些特征而已。然而,事实上,佛教中的花,有着整个宇宙的痕迹。看到花,我们不仅仅想到阳光、沙漠、土壤、海水,还会透过这朵小小的花,可以看到无限!
所以,每一个佛教徒在看到画中的花时,都会感受到花在宇宙中的象征意义。
第二种象征意义是,莲花也用来代表产生于空性智慧的慈悲。4世纪的印度大师无著曾经在《空性论》中这样描写过弥勒佛:“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菩萨居于尘世,同样也不惹半点尘埃。”慈悲促发誓愿,智慧则保证了精神的自由。这里的意思是,菩萨来到尘世普度众生,与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完全不为世间的尘埃所障眼,不因表面的美丽而喜,不因表面的丑陋而恶,不因表面的邪恶而嗔。智慧让他得以看透一切事物的空无与无限的本质,而不会像无明之人那样遭遇精神的扭曲、玷污和腐化!
莲花座上的佛
莲花在炎热的夏季在水中开放。水,代表清凉、宁静,炎热代表烦躁、烦恼。莲花的寓意就是,佛教能在产生烦恼的世间,带给人们清凉祥和宁静的心境,也比喻从生死烦恼中解脱而往生净土佛国的人,都是莲花化生的,长于莲花,居于莲花。
因此,很多佛弟子之间,相互称为莲友,而佛弟子共修结社称为莲舍,净土宗也被称为莲宗。所以,可以说,莲花就是佛的象征,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
一念一清静,心是莲花开。
———对于心静的人,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片净土;对任何一个人的微笑,都结下了后世的缘分;每一个生起的念头,都是清净的;只有这样的人,他的心好似莲花一样纯洁,出淤泥而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