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民间偏方 http://pf.39.net/bdfyy/bdfal/220614/10991939.html 原创白宗孝大秦交通收录于话题#品读32个#植树1个#父亲1个
母亲院子西墙下,长着三棵楸树,那是父亲当年栽在老宅后来我们移到母亲新院里的。
父亲离开我们多年了,他的老屋已拆掉了,使过用过的农具家具也没几件了,而唯有他栽的楸树还在,依旧年年发叶开花。如今每棵楸树都四五把大了,树身高过屋顶数丈,树冠遮罩了大半个院子。
每年四五月间,三棵楸树就绽放出满枝繁花。那花形如伞若钟,层层叠叠,相依相偎,竞相盛放。那花色于浅粉中点缀着几点紫红,如雪似火,极是赏心悦目。
父亲生前爱树,树是他盖房做农具家具最要紧的物料。父亲曾为全家居住和我两个弟弟成家盖了几回房,他最熬煎的是盖房缺木料。那时集市上偶有拆了老房的旧木头出售,黑市上也不时有圆木板材贩卖,可家里穷,父母靠给队里做活挣工分维持一家七口生计,没有钱买木料。
为此,父亲就利用老宅院子空地种树务树。院子猪圈墙角长出棵椿树,父亲留着它,后长成房上一根三把大的檩条;房前和院墙外,父亲先后栽过桑树、洋槐、土槐和楸树。那棵桑树多年只长到小碗口粗,只供母亲养蚕和我们吃桑仁。院子后墙外栽的洋槐和土槐,长在墙根旱台上,营养不良,长不高大,洋槐除春上母亲摘了槐花做麦饭吃外,没多大用;土槐长得更是七扭八歪,成不了材,只好挖了当柴烧。
院子里外唯独留下来的树,就是父亲在屋前栽的三棵楸树。
这楸树苗当初是长在老院东首苇壕自留地里的。
那年秋收,我跟父亲到自留地扳玉米棒,在比人高的一片玉米杆下,见有约两三柞高、手指样粗的三棵楸树苗,父亲喜出望外,他说楸树长的端直,木质硬实,是盖房做家具农具的好物料,说要把这楸树苗移回院里去长。
那天掰完玉米棒,我和父亲将楸树苗小心地挖出来带回家,在院子屋前空地上挖了坑,并铺了层鸡粪,将楸树苗栽下并浇上水。父亲还用砖块围了树坛,护着它成长。
父亲一定希望它能快快地长大成材,好将来用做盖房或制作家具农具。楸树苗枝叶先萎后挺,终于换过苗活了并显出生机。由于楸树幼苗期生长缓慢,加之老宅土质和院后墙的旱台一样瓷实,三棵楸树不怎么肯长。枝叶荣枯了十几个寒暑,两棵稍大的也就一把多粗,那棵小的比胳膊壮不多少,父亲没等到楸树成材就离我们而去了。
十年后,我们姊妹给母亲在苇壕那里新修了院落,并将三棵楸树从老宅移过来,栽在新院西墙下。父亲没住上母亲的新院新房,我们将他的楸树移栽在母亲的新院,是纪念也是告慰,愿父亲的楸树陪伴着母亲晚年的岁月。
许是楸树到了速长时期,同时许是新院地土比较松软,合了楸树喜深厚肥沃湿润土壤的习性,三棵楸树竟相往高大粗壮里长。尤其那棵细痩些的楸树后劲十足,几年就和另两棵楸树几乎一般壮大了。
母亲如父亲一样爱树,尤爱果木,让我的弟妹在新院里栽植了核桃树、柿子树、无花果树和杏树,还种了一小片青竹。
三棵楸树挺立在这片葱郁里,棵棵树干通直,主枝开阔伸展,树冠状若华盖,显着风姿挺拔,傲放伟岸的势来。
我每回老家见楸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母亲常坐在房沿台上,静静地望着楸树不作声。有次我问母亲望啥哩?母亲说望楸树哩;再问楸树有啥好望的?母亲说,望你爹回来瞅他的楸树不!我知母亲思念父亲了,就想父亲的楸树如果有灵,说不定能让爹娘穿过阴阳的隔阻,在楸树下神会。
我珍爱父亲留下的楸树,却对楸树所知无几。前几年编写白家村志,在文献和网上查阅村里现存树种的相关介绍,才对楸树有了些了解。
楸树是原产于我国的珍贵用材树种和观赏树种,民间有“千年柏,万年杉,不如楸树一枝桠”之说。楸树喜光耐寒,易栽易生。其干挺节少,纹理通直,质地细密,纹路美观,且坚固耐用,寿命可达千年以上。
楸树全身皆宝,嫩叶可食,饲疏俱佳,其根、皮、花、果均可入药,被喻为“外科良药”。同时,楸树由于树冠茂密,叶片肥厚,遮阴、阻风、隔音、滞尘及吸收毒气和抑菌的功效佳,亦被认为是有益人类健康的树种之一。因如此,楸树被冠之以百木之首,素有“木王”美称。
宋《埤雅》载,“今呼牡丹谓之花王,楸为木王,盖木莫良于楸。”“楸,美木也,茎干乔耸凌云,高华可爱。”誉楸树为“木王”“美木”,可谓名副其实。古往今来,楸树多被用做道路绿化、农田防护、堤渠围护、庭院观赏和家具农具等。
楸树在华夏大地栽培历史悠久,汉代时就曾大面积栽植。由于古时楸树多被植于路旁用以表道和营绿,或植于宫观用以遮荫和观赏,因此文人墨客多有身临“长楸”或面对“楸花”的感叹。
战国时屈原诗有“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三国时曹植诗云:“鬭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南朝梁元帝诗云:“西接长楸道,南望小平津。”唐杜甫诗有“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句。李商隐诗有“卿卿不惜锁窗春,去作长楸走马身”句。宋苏轼诗有“至今霜蹄踏长楸,圉人困卧沙壠头”句。唐韩愈的《楸树二首》诗,其中有“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谁人与脱青罗帔,看吐高花万万层”句,用以物咏怀的笔法,描写高大的楸树被长藤缠绕的无奈,期待脱除青罗帔以使万层楸花竞放的景象,抒发处境困厄、壮志难酬的激愤,表达摆脱困境、施展抱负的一腔愿望。
这些诗句,从不同侧面描绘和反映了楸树这一珍贵树种的品质和特性。
知得楸树的这些特性和功用,我方悟得父亲之所以爱楸植楸,除了瞅着楸树实用,大概还有他和楸树合脾性的缘故。
父亲大字不识,除了民国十八年年馑逃荒北山给人扛活,年轻时支差在宝鸡和户县修机场,扶眉战役支前给西北野战军抬担架,晚年带孙子在城里住过些日子,再没见过啥世面,一辈子只会在中观山下的淤泥滩种地,给生产队喂牲口。父亲秉性实诚,为人和善,做事厚道,一生行得端,走得正,他的脾性原与楸树相通啊!
去年夏里,我在老家整理母亲留下的院子,村里有人见我说,你看楸树把这院子遮得阴森的,树根再长还会把院墙顶裂的,挖了去吧;还有人说,而今盖房都用钢筋水泥,家具也兴置办现成的,木头不值钱了,看城里啥地方弄景观哩,把这楸树卖了钱去。
不管人们咋说,我舍不得挖也舍不得卖。因为这楸树是父亲留下的,寄有父亲曾经的心愿,也承着我们对父亲的念想。再说,如今乡下的大树不是“农转非”——被城里人弄去绿化了市容,就是被那些年盖房做家具农具砍伐了,村里不但楸树稀有,就是如父亲楸树这般高大的树木也不多见,我不想楸树在老家绝了,想让它成百年大树。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作者简介
白宗孝,男,省交通运输系统退休干部。曾任省交通运输厅副巡视员,兼任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等职。著有《交通改革与发展》一书,主编《陕西省志公路志》《陕西省志水运志》《白家村志》。先后参与《陕西年鉴》《中国交通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实录—陕西卷》《中国路谱—陕西卷》等书编写。业余在省内外有关报刋发表散文、诗歌作品50余篇。
原标题:《品读
三棵楸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