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出淤泥而不染新陶艺实验艺术与设计杂志 [复制链接]

1#

詹姆斯·里格勒的作品

完美未来画廊(TheFuturePerfect)策划了一场名为“杂乱”(MESS)的联展,受疫情影响,展览已无限延期。近三个月来,从花瓶的装饰性到桌椅的功能性,从抽象的形态到拟人拟物设计,陶土在32位国际陶艺家的指间,塑造成洒脱的工艺产品,这也足以证明陶瓷还并不是夕阳产业。

为何用“杂乱”形容当代陶艺?这里的“乱”其实是来自如绘画般个性和即兴的制陶创作过程。凯蒂·金梅尔(KatieKimmel)的“狗狗”系列的灵感来自他在公园遛狗度过的美好时光。从贵宾犬到达尔马提亚,再到拉布拉多犬,狗狗形状的陶瓷仿佛告诉使用者:“过来和我们一起玩耍吧!”从花瓶系列到座椅设计,凯蒂让陶瓷的功能性变得更强大。

詹姆斯·里格勒的作品

在英国生活的新西兰陶艺家詹姆斯·里格勒(JamesRigler)的作品,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件陶艺作品。这些“仙人掌”、“偶像”和“蛇”等像极了卡通形象的陶瓷,受到建筑装饰语言的启发。詹姆斯将自己的作品描述为“被荒废的古迹,浪漫的风景和舞台布置所吸引的作品”。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史诗般的气场,在脱离了物件的原始背景后而重获新生。

展览主题中的“乱”也彰显在一系列具有激进思维的作品中。奥德·范·雷恩(AudeVanRyn)去世界各地旅行拥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她的作品大量使用人、动物、植物和建筑形状,它们的“胳膊”和“腿”的比例都各不相同。“泰勒姆”(Tellem)系

图左:奥德·范·雷恩的“泰勒姆”(Tellem)系列

图中:本·梅丹斯基的墙饰系列“透过显微镜观看

图右:埃里克·罗涅斯塔德的“高地公园”系列

列取材于非洲马里13世纪时期部落悬崖上筑起的高大圆锥形建筑。她的作品既充满异国风情,又让人有熟悉感。它们的作用虽不明确,但观者不需要受过多的引导,就会被这些陶瓷作品迷住。

本·梅丹斯基(BenMedansky)的墙饰系列“透过显微镜观看”也拥有同样的特质。这次,他的灵感来自于身为陶艺师祖父的自传。本的祖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实验室技术员,并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因此,这位曾被形容为“控制混乱的始作俑者”“自然世界中的前卫雕塑家”的陶艺师便开始想象通过显微镜凝视培养皿的感觉,以红土制成的作品拥有自然与人造相结合的元素,具有一种“易碎”的美感。

杰里米·安德森的“Piccolos”容器系列

纽约设计工作室Apparatus创始人之一杰里米·安德森(JeremyAnderson)制作的“Piccolos”容器系列和埃里克·罗涅斯塔德(EricRoinestad)的“高地公园”系列,都具有拟人化个性。杰里米表示,他所塑造的有机形式由底部开始“成长”,通过圆形小开口展现每个角色的个性——一系列手绘线条便从开口处“放射”而出,沿着陶器的轮廓催生出变化多端的图案。

埃里克的灵感来自古希腊,他说:“我想模糊古代和现代之间的界限,这些形式看起来很熟悉,但是非常当代。”所以他从包豪斯先驱奥斯卡·施勒默创造的绝妙形态中提取元素,借鉴意大利建筑师卡洛·斯卡帕(CarloScarpa)和托马索·巴齐(TomasoBuzzi)的思维,

组合成一件件独一无二的白色泥釉容器。无论是花瓶、雕塑,还是人体?这都取决于观者的思维。韩国的朴钟进(JongjinPark)打造的“ArtisticStratum”系列是他在年攻读陶瓷博士学位期间创作的。当初他是为了探索纸张和陶土的关系,将日常厨房的纸巾与传统的瓷浆合并,在堆叠成类似千层蛋糕般的形状后再烧掉,形成了像纸一样的陶瓷。为达到这一成果,花了他四年的时间。他解释说:“陶土是环保、廉价且具有触感的原料。

凯蒂·金梅尔的“狗狗”系列

但由于烧制有一定的限制,只能达到特定的形式和比例。所以必须掌握陶瓷的细微性差别,观察其不同的变化以及反应。这些局限性也成为了创作的动机。挑战这些规则能使我更自由地创作。”

诚如评论家、《新陶艺》(NewWaveClay)一书作者汤姆·莫里斯(TomMorris)在书中所说:“新陶艺模糊了艺术、设计和工艺之间的界限。我认为它们是一种入门品,能打开人们的思维,拥有收藏和投资的价值。作为辅助元素,它们也有一定的功能性。而‘MESS’展览打破了入门的门槛。”

朴钟进的“ArtisticStratum”系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