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诗僧夏日赏荷,这首南柯子意象悠远,对照鲜 [复制链接]

1#
炎炎夏日,早已不见春天里繁花盛开的迷人胜景。但是漫步于荷塘边,却可以欣赏到万绿丛中绽放的芙蓉。她亭亭玉立,芳香四溢,仿佛一位刚出浴的少女。待到夕阳西沉,霞光洒过,绽放的花蕾更显娇艳欲滴。自古以来,诗人们都喜欢描写荷花。有些作品重在写景,侧重于表现其娇妍的色泽、和高洁的品质;有些作品托物寓意,抒发作者的复杂情感。还有一些作品却构思独特,作者把荷花当作亲密知己,与其交流谈心,无话不说。下面介绍的是诗僧夏日赏荷,这首南柯子意象悠远,对照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南柯子宋代: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作者仲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由于妻子与人私通,还差点把自己毒死,虽然逃过了生死劫难,词人却看破了尘世的虚伪和丑陋,便愤而出家。不过这件往事一直在他的脑海中难以磨灭,每每梦醒,人世间的许多纷繁事情,就会不时地涌上心头。自从出家后,仲殊平时生活朴素,却经常居无定所。他与苏轼关系不错,每次与东坡一番交谈,他都觉得受益匪浅。不过朋友间总是聚散匆匆,彼此间只好诗书往来,有时就连信音也难通。很长时间没有人与他深入交谈,和尚便觉得有些六神无主。一个炎热的夏日,仲殊孤独地走在江岸边,脚下潮水涨平了沙路,远处却是一抹青山,偶尔传来鸟啼之声。诗人心情烦躁,便怨恨这嘈杂的鸟叫,笔端却写道,“啼鸟怨年华”,其实都是词人惆怅心情的外投。而“凄凉”二字,更是他长期漂泊以及厌倦情绪的反映,也是对年华虚度的怅恨。此时残月西坠,白露湿衣,拂晓的凉风轻轻地撩开天边的朝霞。词人忽然又想到那些难以忘怀的往事,于是便自感寂寞,慨叹年华虚度,又抑扬顿挫地吟起一首《南柯子》。词人在荷池边徘徊许久,熟悉的场景又唤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下片进一步以“残月、晓霞”等意象,点明这是一个夏天的早晨。作者继续行走在没有归宿的路上,他一面欣赏着清爽美景,一面咀嚼着萍踪无定的生活况味。这时词人已经来到一处绿杨堤岸的荷池旁边,池中正开满荷花。一个人浪迹天涯,当此孤寂无聊境地,美丽的荷花立刻竟成了难得的晤谈对象。“闹荷花”三字,显出了词人清操越俗的品格,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才配做自己的知己。亭亭玉立的荷花,以它天然的风韵,唤起了他的美好记忆,使他恍然意识到这是旧地重游。他清楚地记得那次来时,为了解除行旅的疲倦,曾在此处的一家小酒馆买过酒喝,还乘醉观赏过堤畔的荷花。这一切都因眼下荷花的启发而记忆犹新,于是他欣然地问起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一个“家”字,在此处是对“那人”的加强语气。情景相生的妙笔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僧人潇酒自得的文笔。词人没有担心自己会玷污圣洁的荷花,反而毫无拘束地亲近她,表现出词人真实的心态。此次此刻,他不仅非常怀念那些美好的过往,而且也似乎有些还俗的念头。别人感受到的是家的温馨,他可能体味到的是一种苦涩与悲愤。但最后的一个“家”字,呼应了上片的“天涯”,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柔软和迷茫。全词意象悠远,朗朗上口,更令人咀嚼不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