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护堤公路施工方案 [复制链接]

1#

5.1施工项目

护堤公路(桩号0+~0+)的施工主要是将原有6m宽沥青路面扩建成12m宽一级混凝土路面。施工内容主要包括路基施工、混凝土路面施工。公路结构形式为15cm厚砂垫层、20cm厚水泥、砂、石渣碾压基层、25cm厚C25混凝土路面,路面分块尺寸为3.0×4.5m。

5.2开工准备

⑴路基开工前,全面熟悉设计文件,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根据有关程序提出修改意见报请变更设计。

⑵根据现场收集到的情况、核实的工程数量,按工期要求、施工难易程度和人员、设备、材料准备情况,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批准及时提出开工报告。

⑶路基开工前作好施工测量工作,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增设水准点等,测量精度符合《公路路线勘测规程》要求。

5.3路基施工

路基填筑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实采用平碾和振动碾相结合的施工方法。

清理场地后的地面横坡不陡于1:5时,可直接填筑;当横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m的台阶。台阶顶面做成2%内倾斜坡,用于手扶式振动夯加以夯实,然后分层填筑土方。

路基底为松土或耕地时,应先进行清淤或清表,然后压实基底,基底经监理验收后方可进行填筑施工。

当公路经水田、池塘或低洼地时,应先排水,尽可能完成排水工程施工,挖除淤泥及腐土,将此地面翻松30cm深,经处理后再进行压实。

土方填筑采用机械作业。挖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辅以人工整平,然后压实。填筑时,填料宽度应大于设计宽度30cm,便于修坡。路基碾压采用18T振动压路机进行施工。碾压原则“先边后中,先静后振”,相邻轮迹重叠三分之一轮宽。碾压时,按试验要求,严格控制压路机行驶速度,压实遍数,必须保证在最佳含水量下碾压。若不在最佳含水量±2%时,则采用洒水或翻晒的方式进行调整,直到满足要求再进行碾压。

每层填筑前都必须放样,并用花杆挂线的方法标出来。测量随时检测,确保路基线型符合要求。

填土路基分层施工时,其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同时施工,分层则应相互交叠衔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m。中途长期停工或雨后施工时,路基应加以整修,复工时,复压后方可继续填筑。

5.4混凝土路面施工

5.4.1施工准备

5.4.1.1拌合站设置

混凝土自混凝土预制场拌合站取料,用5t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

5.4.1.2现场试验室

为确保原材料质量及混凝土生产质量,在工地建立现场试验室。在备料和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按规范要求进行调查取样,定期抽检和试验分析,提供符合要求的自检结果。

5.4.1.3原材料进场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及时采购各种合格原材料。批量检验原材料的品质,不合格材料杜绝进场,并派专人做好所有原材料进出场的登记、保管、签发等管理工作。

5.4.1.4施工机械设备

施工前,对施工机械、测量基准线仪器和试验仪器进行全面检查、调试、校核、标定、维修和保养,并试运行正常。

5.4.1.5复桩

混凝土摊铺前,根据设计文件,校核平面和高程控制桩,复测和恢复基层路面中心线、边缘线等全部基本桩号,测量精度满足相应公路等级及路面施工测设规范的规定。

5.4.2原材料检验和配合比设计

5.4.2.1原材料供应及检验

施工所需的原材料:水泥、粉煤灰、粗细集料、外加剂、钢筋、接缝材料等均由承包人自行采购,且保证原材料采购进场时有齐全的检验合格证书。

5.4.2.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考虑掺用外加剂合理降低水泥用量及满足和易性要求,按SD-82规范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通过试验选取最优方案,并在混凝土开浇前14天报监理工程师审查,经批准后实施。

水灰比由试验确定,其最大值不超过SDJ-82规范的相关规定;砂率选用考虑混凝土和易性及最小单位用水量等要求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坍落度控制在3~5cm范围。

混凝土试拌配合比通过拌和机实际拌和检验,同时满足混凝土可操作性、耐久性和试配弯拉强度等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需对设计配合比进行调整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5.4.3施工工艺流程及机械设备配置

5.4.3.1工艺流程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图5-1施工工艺流程图精心组织,循序进行。

竣工验收开放交通灌缝填料灌缝机填缝料制作路面性能检测平整度、强度、板厚接缝抗滑、标高、几何线形锯缝路肩接头施工恢复覆盖发电机、锯缝机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捣抗滑构造施工路面养护传力杆、拉杆接缝制作拉毛机人工拉毛洒水车覆盖洒水材料、机械、电力、供水、劳力准备水泥、砂、石材料检验、量方路面填筑压实基层填筑、检测配合比设计、试验装载机供料混凝土搅拌基准线设置模板架设配合比检验、调整供水池外加剂5.4.3.2机械设备配置

根据本标段工程规模、工期要求等配置下表5-1所示主要机械设备、仪器。

表5-1主要施工机械、仪器、机具表

5.4.4路面基层施工

路面基层分左、右两幅施工,施工前,先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及防渗设施,确保施工过程中施工表面无积水。路面基层材料采用水泥、砂、石渣的混合料,用搅拌机拌和均匀,自卸车运输至摊铺现场,人工摊铺整平,压路机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5%,平整度偏差不大于15mm。碾压检查合格后立即洒水养生。

5.4.5混凝土路面施工

5.4.5.1基准线设置及模板架立

混凝土路面宽12.0m,分左右四幅分别浇筑。根据路面设置施工基准线。基准线设置好以后,进行校核复测,防止弯道和渐变段出现差错,设置好后禁止扰动,混凝土摊铺时避免碰撞和振动。根据测设的基准线架设模板,模板采用定型钢制模板。模板架设稳固可靠,钢钎打入基层15~25cm。模板架设好浇筑混凝土之前表面覆一层塑料薄膜,以方便脱模。

5.4.5.2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采用拌合机严格按配料单进行拌和,施工中经常校验拌合机计量精度,误差不超过表5-2要求,若超过此要求则分析原因排除故障,保证计量精度。

表5-2混凝土拌和计量精度要求

外加剂根据配合比试验确定的掺加量以溶液掺加,加入的外加剂充分溶解,并在施工中连续不断地搅拌均匀,防止不同外加剂因比重不同分层浮集。

搅拌过程中按规范规定频率检验混凝土坍落度及其损失、含气量、泌水率、凝结时间、砂石料含水量及混凝土容重。按标准方法预留规定数量的弯拉强度试件。控制拌和物出机温度在10~35℃之间。

拌和物做到均匀一致,无干料、生料和离析现象。最短总拌和时间s。因拌和不当引起的报废混凝土坚决废弃。

5.4.5.3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采用5t自卸汽车,在装料时防止混凝土离析,每装一盘料挪动一下车位,卸料落差高度小于2m。运输过程中防止漏浆、漏料,烈日、大风、雨天、冬季车上混凝土加盖保护,车辆在每次装混凝土前将车厢清洗干净并洒水湿润。

5.4.5.4混凝土摊铺、振捣

混凝土随浇随摊铺整平,不形成堆积,仓内有骨料堆迭时,用人工均匀铲于砂浆较多处。浇筑时严格禁止在仓内加水,和易性较差的混凝土加强振捣密实。浇筑保持连续性,因故中止超过允许间歇时间作冷缝处理。浇筑时如果表面泌水较多,及时清除并研究减少泌水的措施。混凝土表面充分整平、抹光。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和整平梁,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表面不冒气泡并开始泛浆为止。振捣时注意保护模板、传力杆钢筋等不受扰动。

5.4.5.5路面接缝

纵缝:路面中间设纵向施工缝,构造形式为平缝加拉杆型,拉杆规格φ16、L=,间距mm,拉杆中间mm范围满涂沥青防锈。在混凝土浇筑前穿好拉杆,浇筑时注意保持拉杆水平及出露端与埋入端等长。缝顶40mm切4mm宽槽口,聚氯乙烯胶泥填缝。

横缝:横缝有缩缝、胀缝及施工缝三种类型。缩缝每4.5m切一道,缝深40mm、缝宽6mm,聚氯乙烯胶泥填缝;胀缝每m设一条,为方便施工,胀缝与施工缝设置重合,缝宽25mm,缝底mm高嵌沥青木屑板,缝顶50mm高不待混凝土硬化剔除木屑板上部混凝土,嵌入2.5×2.5cm木条,填缝前凿除木条后用聚氯乙烯胶泥填缝;施工缝与胀缝或缩缝位置重合设置,构造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型,缝端拆模后满涂沥青两遍,传力杆规格φ25、L=,间距mm,先浇端mm长满涂沥青,缝顶50mm高切6mm宽槽口,聚氯乙烯胶泥填缝。

以上接缝槽口均采用硬切缝,用切缝机在混凝土浇筑后48h内完成,切缝宽度和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5.4.5.6抗滑构造施工

在混凝土表面泌水20~30min内及时进行拉抗滑槽,槽深2~3mm、槽宽3~5mm、槽间距15~25mm,每耙之间衔接间距保持一致。

5.4.5.7路面养生

路面抗滑软拉制作完毕后立即养生,混凝土表面覆盖麻袋、草袋等,及时洒水,保证覆盖物底部在养生期间始终处于潮湿状态。养生时间不少于28d,养生期间和填缝前禁止人、畜、车辆通行。

5.4.5.8填缝

养生期满后,及时用聚氯乙烯胶泥对槽口进行填缝。填缝时保持缝内清洁干燥,防止砂石等杂物掉入缝内,填缝采用加热施工式,将填缝材料加热熔化至规定温度并保温使用,边加热边搅拌均匀。填缝做到饱满、均匀、连续贯通,填缝料与缝壁粘结好,不开裂、不渗水,灌注高度略低于混凝土板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