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天,河大卫给你点儿颜色瞧瞧 [复制链接]

1#
色彩,发现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然又千变万化、浪漫神奇。中国人的浪漫,从色彩中就可以感同身受。「中国色」的起源在史前时期,人们就学会运用色彩来表达意愿。他们崇拜色彩,赋予色彩特殊的寓意,利用色彩表达精神上的追求。中国的“五色审美观”作为东方审美中的主要色彩观念和色彩运用规范流传下来,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色观”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尚书·禹贡》就提到:“海、岱及淮惟徐州……厥贡惟土五色。”《释名·释地》云:“徐州贡土五色,有青、黄、赤、白、黑也。”东汉学者郑玄在注释《周礼》时提到,有一种鸟叫“夏狄”,身上的羽毛颜色丰富,“五色皆备成章”。研究者认为所谓夏狄就是“雉”,先秦的人正是用这种鸟的羽毛作为五色的标准。青有沧浪缥碧黄有缃茶驼栗赤有绛朱胭脂白有月缟素雪黑有玄缁乌皂中国古人擅长从山川日月、草木虫鱼等方方面面中提取颜色,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这就是中国人的「中国色」。「中国色」的诗意中国色不仅存在于日升月落的描画,也代代传承于文学、工艺和建筑当中。从先祖刻画于岩壁上的那一抹赤红,到江南水乡粉墙营造的大片留白;从画卷上骑马女子的红衣绿裙,到汝窑一开惊于世的雨过天青......传统色彩背后凸显的是中国人的共同审美。在诗人笔下,中国颜色:是“竹月泛凉影,萱露澹幽丛”是“黛青描画眉,凝脂若雪肤”是“酒渴起夜汲,月白天正青”是“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也是“鲛绡剪碎玉簪轻,檀晕妆成雪月明”在中国的传统色彩体系中,似乎每种浪漫的颜色,都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审美共鸣,都会触发我们独有的审美记忆:当我们谈起“暮山紫”的时候,可以联想到的不仅仅是日升月落时的一抹浪漫紫色,还有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烟光凝而暮山紫”的少年诗意;当我们提到“东方既白”时,指的也不仅仅是黎明时天空中泛起的鱼肚白,更少不了宋代苏轼那句“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中传递的快意与豁达。从日升月落、山川大海到诗词歌赋,这是中国独有的浪漫颜色美学。近年来,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中国色彩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里:从河南卫视出圈的节目《唐宫夜宴》、《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唐代标准色卡,到近年来越来越流行的汉服,越来越多人将“中国色”穿在身上,用行动传承“中国色”,也在无形中加深了公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中国节日」的「中国色」从五色出发,古人演变出了万紫千红的传统色彩体系。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中国传统色这一跨越千年的审美,在现代艺术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网友对河大卫的称赞中,高频词就是“每一帧都超美”。河大卫的审美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呢?配上色卡,你就知道了!以上色卡图片来源:你丫才美工还没看够?下面跟随河大卫一起回顾“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五彩斑斓的中国色吧!清明奇妙游《伊州长歌》“伊州红”一袭红裙,舞出万千西域风情,网友直呼绝美!重阳奇妙游《有凤来仪》“凤凰橙”于天地间共舞,展现生命之力!凤凰来仪,纳福迎祥。七夕奇妙游《龙门金刚》“龙门黄”七夕幻梦开场,穿越千年石窟,再现龙门金刚!端午奇妙游《王风·采葛》“采葛绿”男女情思绵长悠扬,山水绿裳相得益彰。元宵奇妙游《梦莲》“梦莲青”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莲之名诠释东方美学。端午奇妙游《洛神水赋》“洛神蓝”国潮风起,文化大美,水下洛神舞惊鸿!七夕奇妙游《星河》“星河紫”舞者款款步于水上,如梦似幻般舞动星河。还有哪些节目中的中国色,让您印象深刻?请在评论区告诉河大卫吧!来源:新周刊、中国文艺网、红星新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