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佛心禅语学佛在自心,成佛在净心,原来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在哪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学佛在自心,成佛在净心。佛家所有法门,最主要的就是使人明白自心所拥有的完满灵性;佛门所有修行之法,最主要的也是使人清净、澄澈自心。有些人惯于钻营技巧、计算得失,却总是忘了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丝空隙,让自己拥有品尝喜悦的时间与空间。心平意舒,保持一份内在的安宁,用淡泊梳理人生,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拥挤,生活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痛苦难耐。

心是一片欢喜田

我向前溪照碧流,或向岩边坐盘石。心似孤云无所依,悠悠世事何须觅。——唐·寒山禅师

佛说,佛陀出生就能行走,每走一步,脚下便涌现朵朵金莲。莲花在佛教中有其特殊的意义,“佛祖慈悲怀,莲花朵朵开”。莲花以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圣洁深受文人雅客的喜爱。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朵圣洁的莲花,因此,每个人也都有品性洁净的内心。把握这份洁净的内心,就有机会取得幸福的关照,从而永远脱离世间的痛苦,得到永恒的快乐。

有位信徒问无德禅师说:“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别呢?”

禅师并未直接作答,只告诉信徒说:“请你将眼睛闭起来,默造一座城垣。”

于是信徒闭目冥思,心中构想了一座城垣。

信徒说:“城垣造完了。”

禅师说:“请你再闭眼默造一根毫毛。”

信徒又照样在心中造了一根毫毛。

信徒说:“毫毛造完了。”

禅师问:“当你造城垣时,是用你一个人的心去造,还是借用别人的心共同去造呢?”

信徒回答:“只用我一个人的心去造。”

禅师问:“当你造毫毛时,是用你全部的心去造,还是只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呢?”

信徒回答:“用全部的心去造。”

于是禅师对信徒开示:“你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颗心;造一根小的毫毛,还是用一颗心,可见你的心是能大能小啊!”

其实,人的心何止能大能小,亦可净可浊,既能生快乐,又能生烦恼。

痛苦和悲哀都来源于自己的心。一个人心中若太过执着,自然会迷失在欲望的丛林中,分辨不出正确的方向。只有心如水般清澈,如月光般轻盈,如莲花般纯净,才能拥有快乐的心境,拥有单纯的幸福。既然痛苦大多来自人的内心,那么,为何人的心不能保持平衡稳定的状态,而总为尘事所扰呢?

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有一天,大师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一袋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

“味道如何?”大师问道。

“咸得发苦。”弟子皱着眉头答道。

随后,大师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说:“再尝尝湖水。”

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纯净甜美。”弟子答道。

“尝到咸味了吗?”大师又问。

“没有。”弟子回答。

大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这真是一则智慧故事,感悟了其中道理的众生,是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呢?有人说,生活像是一个苦瓜,即使在圣水中浸泡,在圣殿中供养,放入口中,苦味依然不减。其实我们的生活更像一杯白水,放入蜂蜜就是甜的,放入盐粒就是咸的,放入茶叶有些苦涩,放入咖啡就有醇香。

你若愿意,你的心便可以是一片开满欢喜的方田,烦恼不生,痛苦无驻,只有株株安宁、丛丛喜悦。

心是苦的,生活便如苦海无边;心是甜的,生命处处都是曼妙风景。

自然而然,才能自由恣意

世人休说路行难,鸟道羊肠咫尺间。珍重苎溪溪畔水,汝归沧海我归山。——宋·清豁禅师《偈诗》

禅就是生活,就是自然,平常自然之事中无不蕴藏无限的禅机。幸福其实简单,最幸福的生活应当是最简单的生活。修学佛法并不一定都要离尘出家,在家之人同样可以用佛法来指导生活,利益世间。

人是自然之子,但在社会进程中,人得以升华,以文化区别于动物,同时也被社会所异化,从而表现出许多非自然的属性,尤其在商业社会中,这种异化特别明显。

养心要养自然之心,要保持人原有的那种质朴、纯真的自然属性。整日工于心计、追逐名利,如何养生?如何养心?

高峰妙禅师住在山洞里,每天以自然中的野果为餐。

很多人对他这样的修行方式十分不解,有人问:“野果有什么好吃的呢?”

高峰妙禅师说:“野果可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要美味。”

那人又问:“你看你,住在这个山洞里,乱糟糟的,头发长了也不梳理。”

禅师说:“我连烦恼都没有,还需要梳理什么?”

“你一年到头就这身衣服,为什么不备一套换洗的呢?”

“佛法慈悲、道德这身衣服就足矣。”

“你总要洗洗澡吧?”

“我的心干干净净,不需要洗澡。”

“你没有朋友,没有爱人,不觉得孤单吗?”

高峰妙禅师指指外头,说:“看见那些花花草草了吗?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那人猛然醒悟,高峰妙禅师的生活才是自在的、洒脱的。

一心参禅,与大自然混为一体,享受着清净、新鲜是多么可贵呀。自然可以开启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久居闹市,心系名利,人会活得很累。荣华富贵、名声赞誉都是表面的东西,月明风清时,人立于月下,就会突然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可笑、荒唐,整日费尽心思与人争斗,何必这样难为自己?

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争夺,而且是盲目地争夺,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最后的结果除了弄得自己苦不堪言,再没有别的什么了。聪明的人,是要回归自己本性的自然,否则会时时不安,烦恼不断。守住自己的本来面目,自然而然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性情,这样不论我们是吟诗作赋,还是与人交谈,生命都会有其独特的美丽。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质朴是这个世界的原始本色,没有一点功利色彩,就像花儿的绽放、树枝的摇曳、风儿的低鸣、蟋蟀的轻唱,它们全听凭内心的召唤,哪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呢?此时,放下来,走出去,到自然的怀抱中沐浴春风,攀登高山,放歌旷野,你会舒服许多。

剩余70%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