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权谋和人性残酷进行渲染与夸张,是当下历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危害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911/9435029.html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

民族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核心纽带、民族精神的基石。中华民族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等。其中的优秀积淀、特色与内涵,不仅是历史著作的重要内容,也值得通过当代历史题材创作来进一步表现和传播,从而真正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认同,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要有清醒认识、反思精神

演绎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是当代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方面,要在多样化、有质量上下功夫。

有观点提出,当前文艺创作存在一种“羊群效应”,看来看去都大同小异,感觉创作者有点江郎才尽了。其实,我们有很多历史题材可以拍,不都是凄凄惨惨的、风花雪月的。

关键的问题是怎么讲好故事。故事本来是好的,变成文艺作品后却失去了生命力。像一些红色经典作品,用贴近现实的、符合戏剧规律的方法去拍,把元素搞得活泼一点,是能够变得精彩的。

另一方面,对消极负面内容要有清醒认识与反思精神,不能迷失在“历史盛世”的辉煌中,更不可遮蔽或者篡改史实,从而使历史文化失去成为当代镜鉴的可贵价值。

近几年的一些历史剧,包括历史正剧、古装宫斗剧等,缺乏辩证分析与批判精神,有意无意地强化了偏见陋习。这些负面因素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极易误导受众的价值观,不利于民族认同的形成。如果传播到海外,还可能加深外人对中国文化的刻板认知与偏颇印象。

在中国古代社会,尊卑、贵贱、长幼、亲疏是最主要的社会关系。“礼”所辨别的就是这些社会关系的差异性,并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区分和标示,来确认社会成员的身份和等级关系。差序格局固然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社会稳定,也会滋生权力崇拜、权谋争斗以及奴性思想。

但在一些古装宫斗剧中,权谋斗争的多样性、残酷性以及对利己主义的认同似乎走向了一种极致。在她们演绎的后宫生活中,地位低的拼命向上爬,地位高的拼命想要保住位子。这种对权谋和人性的残酷进行的渲染与夸张,可以说是反伦理、反文化的。

善于发现美善、看取光明

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文艺创作的目的就是要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就历史题材创作而言,要进一步提高创作者的能力,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

一些历史题材创作之所以受到批评,很大的问题在于歪曲历史、背离常识。

举个例子,经过几千年检验下来的中医典籍和实践,具有治病救人的宝贵价值。然而在一些古装剧中,中医彻底沦为宫斗的工具,主要发挥残害人命的作用,以至于很多观众对麝香的认知基本停留在致人流产上面。这无疑是对麝香功能的误解与歪曲。《本草纲目》记载,麝香的功能是“主辟恶气”“去三虫”“久服,除邪”等,并无流产一说。现实中,天然的麝香产量很低,多采用人工合成,更不可能孕妇闻一闻就会发生流产。

放在宫斗和权谋的背景下,不少传统文化元素都呈现出负面的价值,中医如此,饮食也是如此。很多精心烹制的食物或用来争宠,或用来害人,唯独失去了养生怡目、娱人口腹的功能。

往深处来看,被遮蔽和忽视的恰恰是“仁”的思想、“和”的精神。

比如,少年康熙是非常好学的,对汉文化的仁政思想极感兴趣;顺治帝也对汉文化比较倾慕,对民生问题亦比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