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肾病三大尿蛋白误区,尽早纠正,有利于 [复制链接]

1#
尿蛋白是反映肾脏健康状况的“金指标”,肾友们再熟悉不过了,但许多肾友对尿蛋白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比如指标呈阴性就说明肾脏健康,有“+”号就表示肾脏受损等,也因此容易踏入一些认识误区,不利于病情的稳定。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三类常见的尿蛋白误区,“中招”的肾友可得记得赶紧纠正过来。

1、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是一回事

非也,尿微量白蛋白是尿蛋白中的一种成分,占尿蛋白的40%左右,根据肾友们不同的病情,需要做不同的尿液检查。针对处于肾病早期的肾友,其尿蛋白排泄量非常少,进行普通的尿常规检查可能无法发现异常,所以需要通过查微量白蛋白来帮助诊断。通常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呈阴性,或定量小于0.3g,又怀疑存在早期轻微肾损害、特别是本身患有糖尿病的肾友需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查。而对于已经存在明显肾病症状(如水肿、大量蛋白尿等)的肾友,则只需要检查尿蛋白来了解肾功能受损的情况即可。

2、尿蛋白降得越快越好

有肾友唯“降尿蛋白”是务,认为尿蛋白降得越快越好。尿蛋白降低确实是会减少肾小球损伤,减缓肾脏纤维化的进程,但如果只盯着尿蛋白这一个指标,忽视了整个肾脏的健康状况,很可能是做“无用功”,反而还会耽误整体病情的稳定。比如对于继发性肾病,如糖尿病肾病或者高血压肾病的肾友,如果一味执着于应用激素降蛋白,忽视对血糖、血压的控制,那肾脏还是会持续受损。降蛋白最重要的不是快,而是稳,稳了才会降低复发率,真正维持肾功能的稳定。

3、尿蛋白重新出现“+”号,

说明病情有波动

尿蛋白其实常常处于一个波动的状态,连续两次检测的结果都有可能不一,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蛋白质不是24小时都在漏出,很可能截取到的某段尿液尿蛋白含量就偏低;另一方面,尿蛋白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感冒、喝水少、吃了过多高蛋白食物等都会引起尿蛋白增多。因此,对于治疗效果良好的肾友,尿蛋白在“阴性、弱阳性、1+”之间徘徊是很正常的,突然出现“+”号,也不一定就代表病情出现波动。想要了解病情状况,还是得看更为准确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病的任何一项检查指标,都不能孤立看待。希望肾友们都能尽早走出肾病的认知误区,向正确的认识靠拢,积极配合正确的治疗,不给尿*症“耀武扬威”的机会。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