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发展到尿*症的风险有多高?是不是所有类型肾病都会到尿*症?
慢性肾病的种类较多,具体到病理类型,较常见的大概有十七八种,如IgA肾病、IgM肾病、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相关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病、痛风性肾病以及多囊肾病等等。
虽然同样是慢性肾病,但具体病种,最终治疗结果也会有所差异,有的恢复的快,且尿*症风险非常低,有的肾病进展速度就比较快,几年之间就到肾衰竭。最终预后结果除了受病理类型的影响,还有患者自身情况如免疫力、年龄、体质、自身重视程度等等主观因素,因刺激并非凡是肾病就会尿*症,治疗后整体的恢复情况尤其关键。
这些肾病类型及时发现、治疗,尿*症风险都很小:
微小病变肾病
这类肾病多发于儿童、青少年群体,成年患者大概占到20%。有部分患者患病之前伴有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继而引起肾脏炎症反应,病情发作后,可出现典型的“三高一低”肾病综合类型症状即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血脂症、低蛋白血症。儿童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脸部及全身水肿的情况。
一般只要及时发现且采取治疗措施,病情都能得到控制,肾功能趋于稳定。针对典型的肾病综合征类症状,糖皮质激素是主要应用药物,大多数患者服药2-4周后蛋白尿症状开始出现缓解,水肿开始消减。但要保持肾功能长期稳定,必须坚持用药,以免停药复发的情况。
为减缓停药复发的情况,巩固治疗结果,可以增加服用免疫抑制剂,同时采取中医中药疗法如药浴、双肾敷贴等疗法,增强肾脏内受损细胞的恢复。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的发生主要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上皮细胞组织出现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造成肾脏内免疫炎症发生,攻击肾小球破坏滤过屏障,引发大量蛋白尿。及时清除这些复合物,还是避免肾功能受损的关键。
通过激素、免疫抑制剂及中医药疗法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完全缓解。
如果检测蛋白尿定量低于0.3g(至少保持1个月),血清白蛋白尿、肌酐都正常,可以说完全缓解。
有部分患者缓解时间比较长,一般检测尿蛋白定量有明显下降,但下降时长比较长,一般蛋白尿定量低于0.5g(至少持续2个月),血浆白蛋白恢复,肌酐稳定没有明显升高,也可以说病情基本缓解。
对于病情缓解的患者,复发率比较低,肾功能恶化风险较低,一般不会发生尿*症。
但对中后期已经发生肾功能不全、伴有高血压、血肌酐升高的患者,缓解率较低,积极治疗后,尿*症风险仍然较高。
IgA类肾病
IgA肾病作为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区IgA或IgA沉积,伴或不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
如果早期仅出现单纯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的自行缓解。
如果出现血尿,同时伴有蛋白尿、高血压的情况,要及时监测肾小球滤过率的情况,一般没有明显下降,治愈几率比较大,尿*症风险较小。
但如果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都控制的不好,肾功能出现急性进展,肾衰竭风险则非常高。
这几类肾病都有共同的特点:早发现、早治疗,尿*症风险就会下降,甚至可治愈。因此肾友们在出现不适情况时,一定及时就诊,别拖着不当回事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错过治愈机会。
有相关肾病问题,可以扫码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