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川西旅游出现脑水肿超过这个海拔要注意 [复制链接]

1#

原标题:川西旅游出现脑水肿超过这个海拔要注意

每到暑假,凉爽的川西高原是不少人出游的首选。但高原反应是个不容小觑的潜在危险因素。


  一周前,医院连续接诊两名高原反应患者,其中一名60多岁的男性患者,在海拔余米的“天空之城”理塘被发现时,已经出现意识障碍。经过一周的治疗,情况好转,目前继续接受高压氧治疗。


  紧急就医!


  川西游出现高原脑水肿


  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荣霞告诉记者,一周前,急诊科连续接诊了两名到川西旅游发生高原反应的男性患者。


  60多岁的张先生(化名)一直生活在低海拔的平原城市,一周前前往甘孜州旅游,在抵达理塘入住客栈后次日,被老板发现晕倒在房间。


  “医院做了初步治疗后,转诊过来。”荣霞说,转诊时,患者仍处于昏睡状态,“大声喊他会睁一下眼,但很快又睡过去。”医生推测,在进入高原后,患者应该经历了头痛、头晕等症状,但没有引起重视,自行去休息了,直到第二天昏迷被发现,此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高原脑水肿。


  经过一周的高压氧等治疗后,患者逐渐清醒,“现在还有一点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的表现”,还需要在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另一名患者李先生(化名)病情较轻。“患者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耳鸣、恶心、呕吐等不适后,就迅速返程,下到雅安后,大部分症状得到了缓解,就诊时只有些头痛。”


  为什么会高反?


  超过这个海拔需注意


  什么是高原反应?人在短时间内从低海拔地区进入海拔高于米地区,低压低氧环境触发人体颈动脉和主动脉化学感受器,短时间内血管活性物质、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致使肺过度换气和钠水潴留,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加快、脑血流量显著增高等一系列急性高原病综合征,俗称“高原反应”。


  “海拔米也并不是绝对值,有的人在海拔米也可能出现高原反应。”荣霞说,但出现较为严重的高原型肺水肿、脑水肿,一般都是在米以上。


  据悉,高原反应可分为急性高山病(高原型脑水肿为其重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和高原型肺水肿。


  “轻度头痛,加上恶心、呕吐、乏力、疲倦、眩晕症状中的一种及以上表现,可以判断为轻度的急性高山病。”荣霞说,中重度高山病,则主要是症状程度加重,难以耐受。“若出现脑水肿,患者就会有意识、精神行为的改变及脑病体征出现,比如喷射性呕吐、嗜睡、昏迷、步态不稳等。”


  高原型肺水肿主要是因为肺动脉充血、压力增高、肺泡水肿,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心慌、胸闷、口唇青紫,氧饱和度下降等。


  高反了怎么办?


  最快速度下撤到低海拔地区


  荣霞说,出现高原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快的行进速度,海拔升高了,但身体尚未适应。当在海拔>米的地方行进时,每晚睡觉时,海拔提升尽量不要超过m;每行进3~4天,可停止上升,休息1天适应。


  出现高原反应后,迅速下海拔是所有治疗中最关键的一环。若症状轻微或无法下撤的人员,可采取吸氧、药物治疗、可移动高压氧舱等治疗,症状缓解后再考虑行进。既往有高原脑水肿、肺水肿病史,有发生高原反应中、高危危险因素的人群可使用药物预防高原反应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提前吸氧或高压氧治疗,对高反并没有预防作用。而随处可见的非医用小罐氧等短程吸氧,对高反的缓解作用也不明显,因此最好是采用可携带医用氧气袋或钢瓶氧,一旦出现症状可在下海拔的同时采取鼻导管或面罩持续吸氧。


  若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则需要下低海拔、吸氧、就近就医同时进行。若患者出现昏迷,则将其头偏向一侧,降低呕吐误吸风险。医院无条件诊治,则最好通过转诊,提高安全系数。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于遵素

(责编:袁菡苓、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