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北医院脑病一科主治医师高兴慧
门诊上确实经常遇到患者拿着核磁报告来咨询,什么是脑白质脱髓鞘?是不是很严重的病?要怎么治疗?下面就给大家讲讲脑白质脱髓鞘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脑白质脱髓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脑白质”。脑白质,就是大脑内部神经纤维聚集的地方,由于这个区域比细胞体聚集的大脑表层颜色浅,所以叫做脑白质。那什么是“脱髓鞘”呢?我们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神经细胞有长长的突起,叫做神经纤维,我们常常把它比喻成一根电线。其中,神经纤维的核心是中间的这个轴突(绿色的细细的线形部分),这个轴突相当于导丝,传导电生理信号;导丝的外面白包裹着的一层绝缘层,就是我们所说的髓鞘。所以呢,脱髓鞘就相当于电线的绝缘皮破了。如果电线破皮了,电线就容易发生短路;髓鞘可以保证神经电生理信号比较快地传导;同理,脱髓鞘后,神经的传导功能就会受损,也会发生“短路”。一旦发生了脱髓鞘疾病,可能会出现疼痛、痛性痉挛等症状,还有的患者会有肢体无力、麻木、视力下降等现象。
什么是“年龄和血管相关的脑白质脱髓鞘”?
最常见、也最容易被误诊的“脱髓鞘”疾病是“年龄和血管相关的脑白质脱髓鞘”。这是一种在中老年人中发生概率很高的疾病,而且和卒中、痴呆都有关系,脱髓鞘程度越重,认知障碍就会越严重。这也是我们大部分患者核磁报告上看到的“脑白质脱髓鞘”。这种脑白质脱髓鞘又称为“脑白质疏松症”,指影像上表现为双侧侧脑室旁和半卵圆中心脑白质的弥漫性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在CT上呈低密度,而核磁部分序列上呈高信号。
“年龄和血管相关的脑白质脱髓鞘”和年龄、血管因素具有相关性。有研究表明,这种脱髓鞘在50-70岁的中老年人群中出现的比例大约是10%,而在大于70岁的老年人群中出现的比例大约是49.7%。其中大部分人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7%的人伴有缺血性卒中,30-40%的人伴有明确认知功能减退。且随着脑白质脱髓鞘程度的加重,卒中和痴呆出现的比例也会增加。另外,脑白质脱髓鞘也是和血管因素有关系的。这种脑白质脱髓鞘是我们常说的“脑小血管病”的影像表现之一,脑缺血也是导致脑白质脱髓鞘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并且不局限于小血管,脑内大动脉的狭窄也可能导致脑白质脱髓鞘加重,因此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它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等都可能导致这种脑白质脱髓鞘进展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