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菜饭,可乐终身”出自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意思是说,粗茶淡饭,可顺遂一生。
“布衣菜饭,可乐终身”奉行的是德行高洁,不为物欲所惑的人生观。春秋时期,齐国*治家、思想家晏子,为齐国中兴立下汗马功劳。齐景公欲赐千金之裘、割地益封,均被其一一拒受。据《国语·鲁语》记载,季文子担任鲁国国相时,“妾不衣帛,马不食粟”。有人认为这样会使国家不光彩。季文子说:“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不以物质奢华为累为耀,古人的这些行为以佳话流芳百世。
“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体现的是淡泊名利、豁达淡然,在名利地位上不计较、不失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到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自我修养,再到王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风亮节,先贤淡泊名利的君子性情让世人传颂赞叹。正如钱琦在《钱公良测语》中论述,“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把名位看得淡的人,把利欲看得也很淡。摆脱了名利的羁绊,方可“笑看花开花落,淡看云卷云舒”。
“布衣菜饭,可乐终身”是懂得知足常乐。《庄子·逍遥游》中有言:“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宋朝宰相王安石,任上未置任何私宅,罢相之后才建了“半山园”。据《东轩笔录》记载:“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无独有偶,据《宋史·李沆传》记载,宋朝另一位名相李沆的相府挤在一个胡同里,狭小阴暗潮湿,为相后从未加以修缮,木朽墙裂,其大门前更是逼仄,仅够一辆马车掉头。家人劝其好好修缮住宅,他回答说:“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可见,在他们眼里,房屋能避风雨足矣,懂得满足,即使住在斗室,也会觉得宽如天地。“人苦不知足,贪欲浩无穷”,与他们的知足相比,一些被查处的干部,大把捞钱,四处置房,生活奢华,永不知足,甘于“被围猎”,最终蔽所成了牢房。
“布衣菜饭,可乐终身”所汇集的德行高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在我*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中。周恩来同志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被报道后,荣誉接踵而至,然而,老人的生活却依旧俭朴恬淡。馒头、油茶汤、清水面、青菜,剩下的第二顿接着吃,绝不浪费;旧衣服也依旧不允许丢,实在穿不了的就做拖把。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节节拔高,但绝不能走得远了,就忘了来时的路。
眼自空明,月在青天影在波。一个人的内心决定了人生的长度和厚度,*员领导干部更是如此。时时审视自我、处处检身正己,一言一行须从“心”始,这既是从*者锤炼自己的“心学”,也是防微杜渐的“良方”。倘若不修俭德、贪慕虚荣、求取无度,则难免心旌摇荡,落入欲望漩涡。“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看似平淡,实需苦修,*员干部当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涵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豁达,知足知止、心清如水的情怀面对名利得失,终得人生顺遂美满。
(选自年9月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林鲁伊)
监制/李小标责编/刘文韬编辑/赵瑞熙制作/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