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深化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思考1260
TUhjnbcbe - 2020/7/1 10:20:00

深化人民*协协商民主建设的思考


[摘 要]在我国人民*协成立65周年之际,回顾人民*协协商民主形成的历史必然,探讨当下人民*协协商民主实践的有效途径,展望人民*协协商民主的发展前景,对于完善人民*协协商民主理论与制度、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并提升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论文


[关键词]人民*协;协商民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1 ― 0023 ― 02


一、人民*协协商民主的形成“何以可能”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协商民主理论兴起于西方,但协商民主实践却早已形成在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的成立,就孕育了协商民主的萌芽;1949年中国人民*协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同各民主*派、各界代表协商的结果,标志着协商民主这种新型民主形式在中国开始施行。虽然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人民*协一度停会十年,但1978年起,人民*协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拓展,直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得到确立完善。纵观其发展,我们得出以下几个原因:


(一)以往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


1921年中国共产*成立之后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三大法宝,其中之一就是“统一战线”,这与中国协商民主的产生有着共同的指向目标――把不同的社会*治力量、*治代表凝聚一起,通过协商讨论的形式,取得重大问题协商一致。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在根据地*权中实行的“三三制”原则,可以说是反对一*专*,主张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思想的现实体现,是我国协商民主的雏形。这些成功经验为人民*协协商民主的确立奠定了实践基础。


(二)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导思想


1949年建国初期,第一届人民*协不仅完成了协商建国的伟业,而且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立了协商委员会,为建立地方*权和发展地方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巩固了新生*权、恢复了国民经济后,统一战线、各级*协又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和国家领导人为代表的领导集体提出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协商民主思想,为人民*协在结束代行人大职权后继续在国家*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意识自觉


1978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现了战略转移,这也推动了我国统一战线*治联盟的变迁。在世纪之交,学术界也开始把西方的协商民主引进中国。中西方虽然对于协商民主存在生成路径、目标外延等方面的差异,却又具有相似的历史节点和时代命题。经由学习与沟通,人们发现协商民主可同选举民主一道,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公平公正民主,人们参与*治的热情被激发,民主意识由自为转向自觉,这为协商民主的建立健全奠定了群众基础。


(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确认


1989年12月,中共中央与各民主*派协商讨论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合作和*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协商民主的深入实施发展;2005年和2006年,中共中央分别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合作和*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人民*协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协这种民主形式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治的本质要求;2012年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治体制改革和*治建设任务;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再次强调“发挥人民*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这一系列制度化确认,为人民*协协商民主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人民*协协商民主的发展“如何才能”


2014年3月7日,全国*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发布厅举行会,卞晋平、刘佳义、赖明、李东东四位全国*协委员就如何充分发挥人民*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回答了提问①。笔者亦赞同四位委员的看法,认为实现人民*协协商民主发展必须多渠道齐头并进而行,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②:


(一)转变观念,做与时俱进之“车”


纵观历史,我国在亚洲国家中首创共和,第一个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却难掩几千年封建皇权专制的余*。长期由权力、地位的悬殊所导致的话语以及参与权利的不平等又会直接干扰到民主协商的真实与有效运作。因此,在协商过程中需要转变观念,即参与者须持有平等、自由、理性的观念,并通过虚心接受和不断了解*的有关路线方针*策及相关知识来提高自身素质,破除头脑中自然形成的“官大一级压死人”、“*治与我无关”等落后思想。人民*协工作人员在此基础上更应该加强学习培训、善于调查研究、辩证分析问题、科学提出建议,切实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确保各项协商活动取得成效。


(二)丰富内容,做求真务实之“马”


人民*协作为我国*治协商的基本制度和组织形式,要发挥好其职能作用,不断确定并丰富其内容是关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协商内容扩大到贴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而不仅仅限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而开展协商。以基层*协的协商民主为例,建议基层*协可根据地方具体情况细化协商内容,包括:*委、*府提出的有关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议、社会建议等涉及全局性的重要决策和重要安排;*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城市总体规划等重要规划;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和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就业、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重要决策等等。


(三)创新形式,做灵活多变之“炮”


目前为止,人民*协主要的协商形式是会议协商,包括定期举行的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和不定期举行的专题座谈会、形势分析会、交流研讨会等。③今后我们需要创新的主要是对不定期协商形式的探索,如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等。在协商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和成都双流的“村民议事会”的成功经验,即群众享有广泛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面对面对话形式,真正发扬民主的协商于决策之前形式,避免少数人操控的假民主。 (四)完善机制,做有力保障之“士”


加强制度建设是人民*协搞好协商民主的保障。④协商民主只有做到程序化、制度化,才能实现规范化。当前,在*治协商制度化过程中最薄弱的恰恰是缺乏规定性的程序机制。2013年,全国*协进行了制度上的继承性创新,即建立了“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和制定“年度协商计划”,打开了人民*协制度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注意的是,在研究或完善人民*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同时,一定要秉持公开性、程序性原则,公开按照民主程序进行对话和协商,以避免被个别人以协商为名进行暗箱操作而失去民主的本意。


只有依靠观念之“车”、内容之“马”、形式之“炮”和机制之“士”,从而引发联动效应,才能有效保证此人民*协协商民主这“一盘棋”步步为营,才能整体提升人民*协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制度建设。


三、人民*协协商民主的未来“必有所能”


习近平同志在今年2月1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总结说,我们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任务,即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⑤这其中所说的在未来需要完善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包括人民*协协商民主制度这重要的一环。


经过长期的摸索,许多地方已经按照协商民主的要求创新发展了*协工作。例如,福建省福州市对人民*协的协商内容、协商形式、协商程序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并强调“凡规定需要经过人民*协协商而未协商的事项,除特殊情况外,原则上不予决策”,改变了以事后通报代替事前协商、以个别征求意见代替应当以组织形式进行的*治协商等暗箱操作做法,取得了较好的协商成效。⑥福州市*协主席方清海总结说,要切实发挥人民*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需要抓好四个环节:首先,争取**支持,是发挥人民*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前提;搭好协商平台,是发挥人民*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基础;发挥界别优势,是发挥人民*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关键;健全协商机制,是发挥人民*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保证。⑦


总而言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立足中国实际,继往开来,以高度的历史感和*治自觉性,不断深化我国人民*协协商民主建设,就一定能够在推进*治制度现代化,提升治理能力的过程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李昌建.人民*协理论研究文稿〔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3〕贾庆林.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和推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协工作〔J〕.求是,2007,(02).


〔4〕包心鉴.中国共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发展道路〔J〕.山东社会科学,2011,(07).


〔5〕张星炜.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对多*合作和*治协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04).


〔:张 港〕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化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思考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