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刊物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内民主发展的轨迹
中新9月29日电 中共中央*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最新一期刊登了署名为曹普的文章《新中国成立以来*内民主发展的轨迹》。新中国建立以来,从八大到十七大,*先后召开了10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章以以10次*代会为视角,从一个侧面解析了建国以来*内民主发展演变的轨迹。全文摘录如下:*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重申:*内民主是*的生命,必须以保障*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内民主建设。中国共产*执*60年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内民主活跃,*就生机盎然,*的事业就欣欣向荣;什么时候*内民主受到削弱破坏,*就萎蘼沉闷,*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和失败。新中国建立以来,从八大到十七大,*先后召开了10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考察这10次代表大会在认识、实践和表述“*内民主”方面的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建国以来*内民主发展演变的轨迹,并从中深刻把握*内民主与*及其领导的事业之间的兴衰成败的对应关系。一、*的八大:发展*内民主的“突兀”高峰1956年*的八大,是*在全国执*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在认识和实践*内民主方面,达到了出人意料的高水平。刘少奇、邓小平在代表中央作的八大*治报告和关于修改*章的报告中,共8次使用“*内民主”一词。对于如何扩大*内民主,大会强调了三点:一是“一切重大问题的决定都要在适当的集体中经过充分的讨论,容许不同观点的无拘束的争论”;二是“每个领导者都必须善于耐心地听取和从容地考虑反对的意见,坚决地接受合理的反对意见或者反对意见中的合理部分”;三是坚决反对“以集体领导的外表掩盖个人专断的实质”,反对“个人突出”和“对个人的歌功颂德”。八大在实践*内民主方面,更是成功的典范。会议期间,共有68人登台作了大会发言,45人作了书面发言,所有发言内容都在第二天的《人民》公开发表。大会对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的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并当场宣读当选人名单和所得票数,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名单的公布以得票多少为序。诚如八大闭幕时《人民》社论所指出的,八大关于*的民主生活的讨论,“是我们*的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八大也必将作为发展*内民主的一个范例而载入*的史册。二、*的九大、十大:*内民主严重受挫八大以后不久,从1957年起,由于多方面原因,*在指导思想上犯了严重错误。在此期间,*内民主也名实俱亡。正是由于*内民主被毁弃殆尽,个人专断、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个人决定*和国家重大问题,才使得“文化大革命”得以发生并历时10年之久。“文革”中提出的“五十字建*方针”,使执**建设从根本上偏离了正确方向,严重损害了*内民主。在极不正常的情况下,“文革”期间*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国代表大会,这就是1969年召开的*的九大和1973年*的十大。这两次大会的筹备和召开完全违背了*内民主。大会做出的事关*和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并不是由*中央集体讨论决定,而是由最高领导人核定或由其指定的某些人决定。两次大会通过的*治报告和*章无一例外地废除了“*内民主”的提法;*章还取消了关于*员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将“*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由选举产生”改为“由民主协商、选举产生”,并取消了无记名投票的规定。特别是九大*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接班人的地位写进总纲,更是对*内民主的极大蔑视。三、*的十一大:21年后重提“*内民主”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1977年*召开了十一大。十一大立足于对“四人帮”的批判,着重强调了*内民主的重要性。大会*治报告在时隔21年后,3次重提“*内民主”。叶剑英在代表*中央作的关于修改*章的报告中提出:“必须充分认识发扬民主的重要性。任何破坏*的民主生活,侵害*员民主权利的行为,都是违反民主集中制的,是*的纪律所不允许的。”大会修订通过的*章2次出现了“*内民主”的提法,规定“一切重要问题都由集体决定”。但是,由于此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工作尚未开始,“两个凡是”仍然大行其道,这就使得大会在认识和实践*内民主方面虽有进展,但无显著改观。四、*的十二大:*内民主发展转入正轨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了个人迷信、“两个凡是”的禁锢,同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的思想路线、*治路线的全面拨乱反正,这成为*内民主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为了充分发扬*内民主,1980年2月,*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内*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从*纪*规上为发展*内民主提供有力保障。1982年*的十二大召开,大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内*治生活的不正常现象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郑重提出*内民主问题“是关系*和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大会修订通过的*章以*的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发展*内民主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定。十二大*章还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领导“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上述这一系列决策,标志着*内民主开始摆脱过去长期“左”的桎梏,全面转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