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天下有百花争娇艳,而在炎夏被颂赞最多者,非莲莫属。
宋周敦颐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莲的端庄优雅,跃然纸上。
西晋陆机说莲:“其茎为荷,其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蕖。”光看听这好听的名字,就让人对莲爱不释手。
文学家朱自清的《荷唐月色》更是让我们牢牢背下了月色下的那一片传神的风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不过我最爱的还是辛弃疾的那几句白描:“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恬淡的乡村生活最是迷人。
在中学读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还没有见过真正的莲。那时还不像现在网络发达,人人都有一支可以当相机的手机随时拍下美景;那时农村还处在对粮食高度需求的状态,没人拿得出闲田,种上一塘荷花。对莲的印象,不过是书本上平面的彩图而已。
那时真不敢想“溪头卧剥莲蓬”竟是轻而易举的美事。
早晨到菜市场买菜,小贩早早就摆出了莲蓬,吆喝着“这是今年最早上巿最新鲜的莲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纸牌上标着“4朵10元”。不容犹豫的,便买了4朵,回家坐在桌旁闲剥起莲蓬来。
从莲蓬里取出一颗莲子,剥掉外壳,去了白衣,沿缝隙掰成两瓣,送进嘴里“咔嚓”一咬,清脆甘甜,沁人心脾……仿佛整个人已置身荷塘,吹着荷风划着小舟采莲了。
度一个炎夏,若少了朵莲蓬,少了这清脆甘美的莲子,岂非如八戒吃人参果一样,不知其味了。
盛夏赏荷花,仲夏剥莲蓬。在“好汉不挣六月钱”的暑天,莲的存在简直不可思议了,让人感叹造物主造化之神奇:如此炎热的天,如此清凉的果!
米白的生莲子质地清密,手感清凉,中间的莲子心仿佛却黏稠鲜绿,在鲜甜的莲子之中守着一番苦心,等待消灭炎夏的火,个中竟有禅意难以言表。
畏苦的我是不敢轻易尝试嚼食这一颗颗“苦心”的,只得晒干了再找个闲暇的时候冲一壶热水,沏出一壶苦茶,慢慢回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