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夏天,我刚刚毕业就来到了深圳找工作。独自一人坐上火车来到这座期待已久的城市,第一件事是找房子,第二件事就是到处逛一逛。对于这第二件事,我选择逛的第一个景点不是那些高耸入云的地标建筑,也不是沸沸扬扬的旅游景点,而是深圳原市委大院门前的拓荒牛雕塑。
深圳开荒牛雕塑深圳特区从建设到发展至今已有40年,这头拓荒牛雕塑不仅成为了深圳的一个地标象征,也成为了特区建设者们的精神图腾。且看它低头弓背,筋肉暴起,正奋力向前把身后的大树桩连根拔起。
关于这头拓荒牛的来历,还要追溯到特区建设初期那几年,这中间还着实经历了一番曲折。
在特区刚成立那年,著名雕塑家潘鹤被市委邀请来给市委大院创作一个大雕塑,来作为深圳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精神的象征。当时市*府的意思是搞一个展翅高飞的大鹏的雕塑(深圳别名就是鹏城)。不过潘鹤思虑再三,认为把一个大鹏放到周围高楼林立的环境里,好似放进来了囚笼中,并不能表现出大鹏展翅高飞的寓意,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后来,市领导又提出了在市委大院弄一个莲花池,池中央做莲花雕塑,以表达特区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潘鹤对此同样也认为不妥。特区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引进外资。如果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区是莲花,那淤泥又是指谁呢?是一河之隔的香港,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对我们与香港及境外国家的长期合作显然不利。
另外还有人提出模仿中南海国务院的狮子雕塑,也建一个大狮子。但是这种模仿表现不出任何特区自己的特色,而且大狮子雕塑过于威严不够亲民。
经过多次讨论和思考,最终一头埋头苦干,开拓奋进的老牛形象浮现在了雕塑家的脑海里,并得到了市委领导的高度认可。于是,在年,市委机关大院的拓荒牛雕塑终于落地了——当初被命名为开荒牛,也有人称之为拓荒牛,但是最终刻在雕塑基座上的名字是孺子牛,以表达特区领导班子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济特区,搞改革开放,共产*为人民服务的本色永不移。同时,也要有拓荒牛开天辟地建设特区的决心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肯吃苦重实干的毅力。当年响彻岭南大地的挖掘机推土机及特区建设者们此起彼伏的号声,还有那震惊全国的“深圳速度”,不都是拓荒牛精神的真实写照么。
关于雕塑的细节,如何更好地诠释特区精神,潘鹤也是做了很多推敲,比如,这头牛应该是昂首挺胸呢还是低头拱背呢,潘鹤选择了后者,这样才能体现出特区人埋头苦干的精神。如果还是那种传统的老牛拉犁的形象并不能表现出要建成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气魄,那么牛不拉犁还能拉什么呢?潘鹤再次陷入思索,直到有一天,他来到宝安区一个农户的家里做客,看到了屋子旁边的几块老树根,忽然灵光一闪:那就让这头开荒牛来拉动一个大树根吧,不仅要拉,还要连根拔起!这个寓意就是要把新中国的贫穷落后和各种封建保守的旧思想彻底拔除,开拓出一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走向富裕强盛的新天地!
深圳开荒牛雕塑一时间,拓荒牛雕塑出名了,市民们纷纷跑到市委大院来和雕塑合影。那一年,拓荒牛雕塑一举拿下了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的金奖。由于慕名而来的市民和游客越来越多,市委为了顺应民意,把雕塑从院内移到了院外的大门口前,并把院墙后退10米,以方便市民参观。
作为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在深圳的日子是充实的,也是艰苦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面对高额的消费水平尤其是全国第一高的房价,也曾想过逃离,但是年复一年的却也坚持下来了。每当灰心失意时,我便会趁着夜晚下班后来到深南中路市委大院门前看看拓荒牛雕塑,这头牛好像会说话,总能在我需要的时候鼓励我振作起来,继续前行。在这座城市的小伙伴们,当你们感到失落时,不妨也到这里来逛逛,听听拓荒牛会对你们说些什么话。
深圳开荒牛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