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汤显祖的两首禅诗,空幻虚灵,极富禅意品
TUhjnbcbe - 2023/9/19 20:09:00
中科白癜风康复天使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330305.html

诗歌的熏陶,让人心醉;禅意的境界,令人沉静。佛语说,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传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次到西湖边,向鸟巢禅师请教佛法的大意,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有点不屑一顾,“三岁的孩子也知道这样说。”禅师笑道,“虽然如此,但八十的老翁未必做到。”白居易便施礼,然后默默退下。

很多时候我们会偶尔经历一些事情,大多数情况很快就淡忘了它们。但有些事情却深入到内心,并激发起自己的联想和深思,同时也让自己有所提升。下面分享的是汤显祖的两首禅诗,空幻虚灵,极富禅意。

莲池坠簪题壁二首(其一)

明代:汤显祖

搔首向东林,遗簪跃复沉。虽为头上物,终是水云心。

汤显祖,明代戏曲家、文学家,34岁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等职务,后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在戏曲史上,汤显祖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他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代表作有《牡丹亭》等。汤显祖20岁时,到南昌参加乡试,路过南昌西山的云峰寺时,临池照影搔首,坠一簪于池中,有感于心,乃在壁上题了这两首诗。

汤显祖自幼颖悟,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条飞*腾达的辉煌之路。而佛教认为四大皆空,视尘世间荣华富贵为梦幻。然而汤显祖却在此时保持一种淡泊宁静的情怀,因坠簪而生起了对佛理的体认感悟。

前两句描写了坠簪经过,“搔首向东林,遗簪跃复沉。”簪子较轻,落水后有一个飘转翻动过程,作者因坠簪而惊,凝神屏息地观察簪子沉没过程,它仿佛变成有情感的事物,沉而复跃,似乎在挥手告别,又好像在说明离去的心迹。

后两句是诗人对簪子离去时心迹的揣想,“虽为头上物,终是水云心。”簪子终日插在头顶,但它对这种待遇并不感兴趣。它的本性有如映在碧水中的云影,高洁空灵。它在碧波云影中找到了归宿,要与云水作伴。诗人以簪处头顶,比喻尘世间的荣华富贵。云水空幻虚灵,本性向往佛境,簪子也成为作者内心的外化物。

莲池坠簪题壁二首(其二)

明代:汤显祖

桥影下西夕,遗簪秋水中。或是投簪处,因缘莲叶东。

这首诗先描绘一幅明净寂静的环境,再由景生思。前两句写景叙事,“桥影下西夕,遗簪秋水中。”夕阳西下、万籁俱寂,小桥投影、秋水明净。夕阳、桥影、秋水,三个意象构成一幅恬静澄澈的画面,令人尘虑顿消,心归虚灵。

后两句阐述心志,诗人恰好遗簪于莲叶之旁,是否意味自己与佛门有缘,于是心中生起弃官入佛之念。“莲叶”,即莲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洁白无瑕,佛家常以之喻佛法。汤显祖生活的时代,士大夫们经常谈禅说佛,已成为一种时尚。汤显祖博览深思,自然也很早就接触到了佛教经典,于是一件偶然的小事,却令他沉吟半晌。

汤显祖的祖母笃信佛教,并辛苦地将他拉扯大,束发簮也是她送给孙子的礼物。诗人望着发簮在莲池中先跃沉下,心潮翻腾,于是将这两首诗题写在壁上,也引得后世的思考。

纵观这两首禅诗,体现了作者淡泊荣华富贵、才智颖悟过人,虽然只是兴会所至,偶尔成吟,却对他有一定的影响,他一生历经坎坷,晚年终于深信佛法。正所谓,偶经莲花池,桥影下西夕,遗簪思归隐,挥毫题石壁。

1
查看完整版本: 汤显祖的两首禅诗,空幻虚灵,极富禅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