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每周一堂美育课千古绝唱爱莲说
TUhjnbcbe - 2023/9/21 23:09:00

每周一堂美育课,本期主题是“千古绝唱——爱莲说”。周敦颐的《爱莲说》堪称托物言志的典范,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了无数君子一生追求的美德。周敦颐何以有这样的境界?何以偏偏将莲作为自己的人生写照呢?

荷石图陈洪绶明

千古绝唱——爱莲说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宋)周敦颐《爱莲说》

一篇《爱莲说》,全文短短字,朗朗上口,是语文教材中少有的要求“全文背诵”的文言文之一。在作者看来,世人皆青睐牡丹,喜欢它雍容华贵,陶渊明独爱菊,喜它不媚于世,而只有他自己喜莲,喜欢它虽出淤泥而不沾染一丝。作者通过三种花,分别暗喻了三种价值追求。文章认为喜欢莲花、了解莲花、仰慕莲花的人必定有高尚的品格。

水上莲花

和《陋室铭》一样,此文堪称托物言志的典范,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了无数君子一生追求的美德。正是此文让中国文化多了一抹精神色彩,也是此文让每一位中国人在梅、兰、竹、菊之外多了一份精神寄托。或许我们不了解此文的作者——周敦颐,但是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在感受着他的“力量”。

周敦颐何以有这样的境界?何以偏偏将莲作为自己的人生写照?我们还要从他看似平凡的经历说起。

香远益清图任伯年清

相比他的两位朋友王安石、范仲淹,周敦颐一生似乎显得过于平淡,以至于很多人忘了这个真实存在过的读书人。正是这样一位看似平常的读书人以他最擅长的方式,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内涵。

周敦颐,又称茂叔,因老年避居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自幼聪慧过人,敬爱父母长辈,与同辈及邻居相处融洽,大人们都把他当作教育孩子学习的榜样。周敦颐八岁的时候,父亲早逝,为父守孝满三年后离开家乡,投奔在朝为官的舅父。在舅父家的寄宿时光,周敦颐几乎将时间全部倾注到读书上,废寝忘食。舅父给了他良好的教育环境,见他热爱读书,便经常把他带在身侧,让他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有时也会手把手地教他文理知识。得知他喜欢莲,舅父便开辟庭院,在中间挖池植莲,建了一处专属于周敦颐的莲池。每当孤单一人,周敦颐便与一池莲花相伴。他似乎从莲花的品质中学到了做人和为学的道理。渐渐地,莲花成了他寄托情怀的对象。

出水芙蓉图吴炳宋

周敦颐在舅父家一年之后,他的至亲姐姐和弟弟相继去世。亲人的离开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痛楚,但他也似乎在一夜间成长。处理完丧事后,他便外出求学。时光如流水,一眨眼,周敦颐学业有成,被朝廷重用。

周敦颐入朝为官不仅能力过人,还秉持如莲一般的气节和操守。曾经有一个犯人,由周敦颐和另一位官员一同审讯,本来犯人未及死罪,但因与那个官员有仇,便被其判处了死刑。周敦颐认为为官就该清清白白,秉公办事,不能带私人感情。双方争辩无果,周敦颐又不愿屈从,便把官印上交,以退为进。最后那位官员醒悔,留住了周敦颐,犯人也按应处的罪行处罚。这就是君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体现。

陆放翁诗意图(局部)任伯年清

周敦颐不但在官场上留下了完美的一笔,在文坛上也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北宋程朱理学影响深远,世人皆知“二程”与朱子对理学的重要影响,却不知道周敦颐与理学的关系。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创者之一,他对理学有非常独到的认识,在理学史上也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曾经有两个学生放弃了当时的学业,转入他门下学习。后来,这两个学生开创了一个理学盛行的时代,他们就是著名的“二程”,即程颐、程颢两兄弟。

荷塘鸳鸯图(局部)沈铨清

年,经历了人世沧桑,年近半百的周敦颐在一次与朋友的雅集中,写下了传世名篇《爱莲说》。他以莲花自比,托物言志的同时,字里行间也透露出自己对处世之道的感受和追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归隐田园,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独爱菊花,以表明自己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追求。众人爱牡丹,只不过是追求功名利禄和物质享受而已。而周敦颐独爱莲,爱其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他身在官场,却不执着于仕途。他羡慕陶渊明纯纯粹粹的“隐”,但为了生存依然要妥协。他做不到真正的“隐”,便只能在“淤泥”之中保持思想的高洁。于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便成了作者一生的追求。

为人如莲正直,办事如莲公正,气质如莲高洁,气节如莲高尚,周敦颐的一生值得我们学习。他的《爱莲说》为文学和艺术表现莲开辟了新的境界,从此以后,中国文人多以莲花之品性表达内心世界,也有更多的文人画家以莲为表现对象创作了新颖的艺术样式,丰富了中国画的内涵,开阔了艺术视野。

1.请同学们收集以莲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并尝试着去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图。

2.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并与《爱莲说》比较,讲一讲周敦颐和陶渊明在写作时的不同心境。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周一堂美育课千古绝唱爱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