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记者周玲)白墙青瓦、飞檐翘角;小桥流水、天朗气清......眼下,漫步在江苏省南京市的村畔田间,目之所及皆美景。家家户户门庭整洁,房前屋后花草紧簇,村民们悠闲地打理着自家菜园……农业生产有赚头,农民生活有奔头,村貌焕新年复年,美丽乡村处处展现新活力。
美丽乡村“蜕变”的背后究竟施了什么魔法?近年来,南京市紧扣中央和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要求,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为引领,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让一个个小山村变了样子,也让村民们的生活发生着改变。
从局部到全域“三大革命”迈向生态美
从南京市驱车40分钟,来到牛首山下、银杏湖边的的江宁区谷里街道徐家院村,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前不久,徐家院的格桑花海进入盛放期,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拍照。“我们村从年起就开始进行改造,算是起步比较早的美丽乡村了。”张溪社区*委副书记汤文斌介绍,作为全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近年来徐家院围绕“三大四小”工程,持续强化村庄的生态环境修复改善工程,新建三星级标准化旅游公厕3座,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实现垃圾分类社区全覆盖。如今的徐家院村,民宿体验、花田经济、非遗文化、特色文创等特色区域文化旅游资源,随着周边游、短途旅游而兴起,一度成为热门打卡地。
江宁徐家院
类似于徐家院这样的村庄还有很多,像溧水区石湫街道环山河风景区投入使用的装配式公厕干净卫生,整体为钢结构,绿色环保可回收率达80%;高淳区“五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栖霞区龙潭街道因地制宜全力推进亭房落地工作,有效解决生活垃圾前端收集难题……在南京,一项项举措扮靓美丽乡村,让群众的幸福生活看得见、摸得着。
今年以来,南京市持续推进厕所改造、污水系统、垃圾分类“三大革命”整治行动,制定出台《南京市“十四五”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聚焦垃圾分类精细化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户厕与污水有效衔接、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等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多个行*村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动员参与人次超过38万;共清理垃圾18.51万吨、河塘沟渠2.7万多处;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整治91套,新增治理农户户;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不断完善垃圾处置系统,无害化处理率持续保持%。
从外在到内里一村一品彰显人文美
浦口不老居
走进浦口区不老村,踏入不老居,虽然正值冬季,但院子里的花花草草、休闲亭、假山打理得井井有条。在醒目处,“家和庭美”妇女微家的门牌引人注目,这间“美丽庭院”示范户的女主人叫徐仁萍,平时她会在自家院子里单独辟出一处用于妇女微家日常活动,开展插花、刺绣、烘焙等培训活动。“我们把生态庭院融入老山的野生环境,还引入本地的民俗文化和非遗项目。大家来到这里,记住了乡愁,传承了文化。”
一花一世界,一院一生活。如今,这样“推窗见绿、抬头赏景”的农家小院在南京还有很多。“美丽庭院”不仅要体现庭院的外在美,更要体现家风、民风、乡风和谐美好的内在美。江宁汤山街道古泉社区微法庭运用“无讼”乡土文化加强诉源治理,让法治、诚信等理念广泛传播;溧水区晶桥镇整合乡贤资源,通过挖掘乡土特色风貌和文化底蕴,营造乡风文明新风尚;高淳区东坝街道游子山村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挂牌亮户带动更多家庭自觉弘扬家庭美德、传播良好家风;六合区冶山街道双墩村定期召开专题道德评议会,“评”出文明好风气……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乡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江北新区王家渡村
如何既让老百姓看得见田园风光,也留得住浓浓乡愁?南京市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定位,以一村一韵做到“内外兼修”,使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刚刚上榜第十批特色田园乡村的王家渡村将渡口文化、葡萄文化保护传承,村口标识采用木制渡船造型,道路标识牌、公交站台等融入葡萄元素,彰显特色文化;浦口区永宁街道西埂莲乡将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廉*墙、廉*步道随处可见,向村民传递清风正气……截至目前,南京市共创建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户,美丽庭院示范带(片)12条,累计建成区、镇街、村(社区)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0万余户。14个村已成功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并命名,总数达65个,同时建成水美乡村10个,建成绿美村庄40个,加快传统村落保护步伐,推进17个村保护项目建设,完成6个村保护发展规划和保护项目建设计划编制。
从一时到长久共建共管谱写和谐美
“河道里的淤泥、水草要清理干净!”“大家要把这块的绿植修补好!”近日,在南京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外沙村,村民小李开始了一天的巡查、河道清淤、打捞的工作。小李此前是村里的渔民,听说村里要组建一支自主管护队,他第一时间报了名,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大家分成若干组,每天会认领不同的工作内容,把村里的绿化搞漂亮了,大家看着也愉快。”
年,栖霞区入选南京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自主管护工作试点,通过一系列举措紧抓落实整治任务,以*建引领,把农村*小组“神经末梢”延伸到环境整治一线,让*员骨干担任*小组组长,由村干部担任联络员,采取“1+N”方式推动*小组*员与农户结对。“我们还在八卦洲上坝村打造‘*建+小阿姨’社会治理特色品牌,将热心社会公益的退休女*员吸纳到志愿队伍中,参与到垃圾分类、治安巡逻等日常管护工作中。”栖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无独有偶,浦口区年出台《浦口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一张清单、一支队伍、一把尺子、一个机制”的“四个一”管护机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的督查考核管理工作;谷里街道亲见村试点推行第三方统一维护模式,与南京港城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南京俊俊市*工程有限公司等合作,通过其专业化管理,对村域管护到位……近年来,南京市广泛推广“门前三包”责任,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公共场所文明公约,组织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红黑榜评比等特色活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合理选择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依法成立专业合作社、物业公司等,购买管护设备,成立管护队伍,开展专业培训,参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承接农村人居环境管护工作。
溧水石山下村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下一步,南京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努力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赋能添力,让乡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