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自古都是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翻开中国文学史,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荷香。杜甫“风含翠筱娟娟净,雨红蕖冉冉看”写出了荷花的清香娇柔;李商“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荷之绿,生机;荷之颜,美艳;荷之影,美韵;荷之姿,妩媚。在荷之畔,用均匀的鼓点,梳理自己的心情;我旁之荷,用摇曳的舞姿,诠释美感。
对于荷花的认识,不仅仅是我,我想大多数喜欢文字的朋友首先会想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文字。而这段生动描写荷叶挺出水面,亭亭劲秀的风姿的文字,就出自于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对于莲花的赞美,主要是赞美他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态和高尚品格,归到个人对于事物的认识上,那么首先就会欣赏和赞美如荷花品格的人。那么留存在心中那个完美的爱人形象自然就是这样有荷花般的品质和气质清新淡雅,心灵干净、纯净的人。
生活的一项内容就是寻觅一种代表着生命绿色的心灵家园和希望的丛林。在喧嚣的世界中,总有那么一个时刻、总有那么一个地方、总有那么一个人,能让你安静、喜欢、心动。今天在这个炎夏的午后空间里,在这个散发着清新、清香味道的地方,安静地站在这里笑意生活、观览人生、消化烦郁、孕育希望、愉悦着我内心的世界。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中,月晓风清,一朵荷花欲堕末堕,自由独立的在一片荷叶旁,宛如红衣飘飘,玉洁冰清的瑶池仙子,纯洁得不带丝毫俗气。在这样一种幽静的时刻,内心自然把对眼前的荷花喜爱,一股脑地倾注到一个人的身上。此时花既是人,而心中那个人自然就是不同流俗的纯洁、干净的人了。
时光的纸笺,似水流年的片刻停留此时,留下但是不是夏日的不安,而是诗情的美丽。夏日的诗情,烘托出人的美丽。那一个个欢笑的眼神,那一眸眸清泉般地泪珠,无不留下夏日的感动。
它开于夏日,并不增加烦躁之气,而是送来阵阵清凉风韵。它将叶之圆与绿、花之红与白搭配得恰到好处。一阵风吹过,于池中盈盈起舞,将清香飘向远方。
它中空、外直、不蔓、无杈。清香远扬、洁净挺拔,可以远远地观赏,而不可亵渎玩弄。
它生于污泥之中却保留了洁白无暇之质。它中空,譬如君子谦谦之德行;外直、不蔓、无杈,一似君子正直之品行;它香远自来,犹如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文才。
小小的莲藕、娇弱的荷花竟蕴含着君子之质、德、行、文,也难怪会受到知识分子的喜爱。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荷花不正是文质合一君子的化身吗?
莲花,从根到茎到叶再到子,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名字,《尔雅·释草》中讲:“荷,芙渠。其茎茄[jiā],其叶蕸,其本蔤[mì],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dì],菂中薏。”虽然现在出现了挖藕机,喷流式挖藕采用高压喷头,将覆盖在藕上面的泥土冲掉,藕依靠浮力自动浮出水面,同时达到挖藕与泥藕分离效果。水压可调节到合适压力,将损藕率降到最低,但还未得到大规模地使用。
心怀明亮的,出淤泥而不染,于尘世喧嚣中,不动声色,抖落风尘,依然是最美的姿态,凡是岁月给予我们的,都要以欣然的态度接受。
红尘纷扰,心静便能看到最美的风景,心宽,便能越走越开阔,心若安然,可步步生欢,放下烦恼,轻松前行,最深的红尘,总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清新娇弱的荷花,为古诗增添了一缕缕清香,留下一抹抹淡雅的身影。荷花的美丽将随着诗歌而永远流传在人们心间,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心灵滋养与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