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中医范畴大多属于积聚病,或臌胀病,以及腹胀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肝硬化的中医治疗多从虚实夹杂入手,攻补兼施,临床上多使用中满分消丸,一贯煎,逍遥丸,实脾饮等等,肝病一般情况下都会有消化道症状,所以中医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论述,也体现了中医的未病先防的理念,肝硬化后期会有黄疸的症状,分为阴黄和阳黄两大类,治疗上也是要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另外脏腑辩证也是很重要的,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肝的同时是要补肾的,火为木之子,心病(比如失眠症中),肝病的治疗不管用那种方法治疗治疗周期还是比较长的,坚持服药坚持治疗是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