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桥梁的明挖扩大基础开挖和混凝土浇筑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用水、用电、便道贯通,场地平整完成。
3、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3.1施工工艺流程图
3.2基坑开挖
3.2.1施工机械及工艺装备
基坑开挖可根据地质情况和边坡防护类型,采用人工开挖、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挖掘机开挖等。
基坑抽水设备:抽水机。
3.2.2施工准备
1)基坑开挖前必须做好施工测量,测定桥墩的中心桩、基础纵横边线、
中线和临时水准基点。同时还必须做好断面测量,放出基坑边桩,经核对无
误后,方可施工。
2)按照基坑施工要求,清除地面堆土及妨碍基坑开挖的障碍物;对受影
响的架空线和地下管线,应采取迁改或保护措施。
3)根据施工图标示的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具体条件确定基坑的开挖方案:开挖方法、放坡形式或边坡防护方案、机械设备、基坑尺寸,以及安全、环保、水保、质量措施等的制定。
4)基坑开挖前还必须搞好防水排水工作,应在基坑顶部边缘外四周挖好防水排水沟拦截雨水。
5)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交底工作。
3.2.3基坑开挖
1)基坑根据设计及现场情况可采用垂直开挖、放坡开挖、支撑加固开挖等。基坑开挖以前应作好以下工作。
①根据提供设计文件,测定基坑中心线、方向和高程,并在基坑旁设定开挖控制桩。
②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水文资料以及环保要求等,结合现场情况,确定基坑开挖方案,对开挖坡度、支护方案、开挖范围、弃土位置和防、排水措施等在方案中作出具体安排。
2)在基坑顶缘四周适当距离设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冲刷坑壁,造成坍方破坏基坑。坑缘边留有护道,静载距坑缘不少于0.5m,动载距坑缘不少于1.0m。
3)在天然土层上挖基,如深度在5m以内,施工期较短,基坑底处于地下水位以上,土的湿度接近最佳含水量、土层构造均匀时,则基坑坑壁坡度可参照下表选定。基坑深度大于5m或有其他不利条件时,应将坑壁坡度适当放缓,或加作平台。如土的湿度过大,能引起坑壁坍塌时,坑壁坡度应采用该湿度下土的天然坡度。
基坑坑壁坡度
注:①挖基通过不同的土层时,边坡可分层选定,并酌留平台;
②在山坡上开挖基坑,当地质不良时,应防止滑坍。
4)施工时注意观察坑缘顶面上有无裂缝,坑壁有无松散坍落现象发生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安全施工。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应进行基坑开挖边坡检算,根据检算结果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他加固措施。
5)对于天然湿度接近最佳含水量、构造均匀、不易发生坍滑、移动、松散或不均匀下沉的土质,基坑开挖可采取垂直坑壁的形式。不同土类状态垂
直坑壁容许深度见下表
无支护开挖垂直坑壁容许深度
6)弃土不得妨碍施工。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宜弃在指定地点,不得造成环境污染。
7)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适宜垂直开挖且不立模板的基坑,基底尺寸应按基础轮廓确定。有水基坑底面,应满足四周排水沟与汇水井的设置需要,每边放宽不宜小于80cm。
8)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可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开挖。
9)基坑宜在枯水或少雨季节开挖。基坑开挖不宜间断,达到设计高程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浇筑基础。如基底暴露过久,则应重新检验。
10)基坑排水
明挖基坑,可采用汇水井或井点法排、降水,应保持基坑底不被水淹。
基坑排出的水应以水管或水槽远引。
3.3基地清理
3.3.1基底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底面不得置于软硬不均的地层上;
2)岩层基底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表面应清洗干净。应将倾斜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
3)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层基底承重面应修理平整,黏性土层基底整修时,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
4)砌筑基础时,应在基础底面先铺一层5~10cm水泥砂浆。
5)基础浇筑前的基坑不得泡水。如发生基坑泡水现象,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满足设计要求。
3.3.2基坑开挖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尽快进行自检、报检,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后续施工。
基坑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基坑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3.4模板、钢筋安装
3.4.1模板安装
1)本标段桥梁扩大基础均埋置在地面线以下,故扩大基础外观并没特殊要求。施工用模板拟采用2.0m×1.0m或1.0m×0.5m规格的定型钢模拼装成。采用Φ50钢管作为模板的横、竖加劲肋肋。模板内侧用预制的同标号混凝土垫块垫于扩大基础钢筋与模板间,以保证保护层厚度;外侧用型钢或方木与基坑壁撑紧,保证位置准确。在扩大基础四周用Φ50钢管搭设脚手架,便于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
2)在浇筑混凝土前以及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支架、钢筋骨架、预埋件等加以检查。当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作记录。
3)模板、支架的安装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可按下表的要求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不满足要求时,应及时调整或返工。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4)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内是否存在杂物,钢筋上是否存在油污,木模板是否用水湿润,模板之间是否存在缝隙和孔洞等,否则应及时清除模板内杂物或钢筋上的油污。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应予堵塞,不得漏浆。
3.4.2钢筋工程
(1)钢筋的下料及加工在钢筋加工场进行,然后运至施工场地内。
(2)在绑扎扩大基础接地钢筋和墩身预埋钢筋前,先进行扩大基础的平面位置放样,在基底岩层上标出每根底层钢筋的平面位置,准确安放钢筋。
(3)顶层基础竖向增设一些钢筋作为扩大基础顶面钢筋的支承筋,保证顶层钢筋的标高,以免钢筋网的变形太大。
(4)在绑扎扩大基础网钢筋时,将墩身的钢筋预埋,预埋件的位置采用型钢定位架定位,确保预埋位置,经复测无误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3.5混凝土工程
3.5.1凝土浇筑
1)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以及各种机具、设备等进行检查,各项条件符合要求,各项准备工作安排就绪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以及含气量。
3)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a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
为度。
b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等设施铺助下落。
c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
4)混凝土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应避免模板
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宜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
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处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其分层厚度(指捣实后厚度)应根据搅拌机的搅拌能力、运输条件、浇筑速度、振捣能力和结构要求等条件确定,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浇筑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但混凝土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mm,泵送混凝土的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小于mm。
在新浇筑完成的下层混凝土上再浇筑新混凝土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当允许间歇时间已超过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并作出记录。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施工缝处应埋入适量的接茬片石、钢筋或型钢,并使其体积露出前层混凝土外一半左右。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5)大体积墩台,混凝土应控制混凝土水化热温度,以防结构开裂。
6)插人式振捣器时,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0~mm的距离,插人下层混凝土50~mm,每一处振毕,徐徐提出振动棒。
7)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8)筑混凝土时,应保证混凝土本身的均匀性不产生离析现象;均匀填充
模板不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麻面现象;保证保护层厚度。
9)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抹平,等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
10)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应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11)混凝土与环境的温差不得大于15℃。当温差在10℃以上但低于15℃
时,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表面宜采取临时覆盖措施。
12)采用外部热源加热养护的混凝土,当养护完毕后的环境气温仍在0℃以下时,应待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且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大于15℃后,方可拆除模板。
3.5.2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
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
2)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覆盖洒水的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棉毡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棉毡等保湿材料包覆(裹)。
3)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
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4)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寒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5)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处理。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此时,可在混凝
土表面应喷涂养护液,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6)混凝土养护期间,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各自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作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2.6基坑回填
1)桥墩基坑回填:桥墩基坑均回填原状土。
2)桥台基坑回填:桥台基坑回填级配碎石。
4、资源配备
4.1人员
4.2机械
5、挖基础施工注意事项
(1)基础开挖中应注意核实地质岩层情况。基底持力层软硬差异较大,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作出相应变更后方可施工。
(2)墩台处纵横桥向地形陡峭时,注意扩大基础底纵横桥向外缘至岩石安全坡线的最小水平距离应≥3.0m,施工前应核实墩台的实际地形和地质资料,如有差异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汇报,待设计比较后方可施工。
(3)基础混凝土浇注应及时,以免基坑暴露过久或受地表水浸泡而影响地基承载力。
(4)松动爆破石质基础时,应严格控制装药量以保证基础的完整性不被破坏。
6、安全、文明施工
当线位位于岩层顺层时,桥梁墩台基础施工切勿大面积开挖,应采用跳墩施工,并及时防护基坑边坡。
明挖扩大基础地形陡峭处基础边缘至岩层稳定安全坡线的最小水平距离≥3m。
安全防护主要从用电、吊装等特种作业、爆破安全等几个方面。
(1)装模板前,首先检查吊车和吊索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起吊后吊车不得站人或通行。模板下放,距地面1m时,施工人员方可靠近操作。
(2)吊装模板时应设专人进行指挥,一块或几块模板要设置临时支撑,且上下必须顶牢。整体模板合拢后,应及时联结固定。
(3)拆除模板时,应按顺序分段拆除,不得留有松动或悬挂的模板,严禁硬砸或用机械大面积拉倒。
(4)钢筋调直及冷拉场地应设置防护挡板,作业时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现场。
(5)钢筋切断机作业前,应先进行试运转,检查刃口是否松动,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切断作业。切长料时应有专人把扶,切短料时要用钳子或套管夹牢。
(6)电焊机应设置单独的开关箱,作业时应穿戴防护用品,施焊完毕,拉闸上锁。
(7)把线、地线不得与钢丝绳、各种管道、金属构件等接触,不得用这些物件代替接地线。
7、环保及水保要求
坚持做到“少破环、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
明挖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粉尘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音污染和污水污染等四个方面。
粉尘主要来源于挖掘机工作产生的粉尘和砼浇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我们将通过设置洒水车等措施减小粉尘污染。
污水处理,施工现场内设置排水沟、集水池及过滤池,将污水过滤后存入集水池。
固体废物堆放于脚板场内垃圾场,根据国家相关要求集中进行处理。坚决杜绝固体废物乱堆乱放。
环保及水保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体,不得在营地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严禁将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和渠道。施工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不污染周围水环境。污水处理采用多级沉淀池过滤沉淀,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为:污水→收集系统→多级沉淀池→沉淀净化处理→排入河道。在施工时,对天然形成的排水系统加以保护,不得随意改变,必要时修建临时水渠、水沟、水管等。
(2)废渣、建筑垃圾等集中弃往设计指定的弃碴场。
(3)工程材料存放场地、施工便道和生产、生活区道路硬化处理,施工过程中经常洒水,防止扬尘对施工人员造成危害和对周边农作物的影响。
(4)经常清洗施工机械等。
(5)合理安排施工用地,施工场地范围内的树木进行移植,保护施工场地和临时设施附近的植被。
(6)施工场地外围设置围墙,防止施工用料和建筑垃圾、废碴落入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