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从淤泥里挖出龙舟没错,来看看这些端午习俗
TUhjnbcbe - 2024/7/15 16:20:00

尽管当今城市生活已渐渐冲淡了节日气氛,在南部沿海的广东省,许多人依然坚守着端午传统,以古老的方式欢度佳节。

广州番禺

造龙舟

广州番禺河网交错,水运发达,也由此催生了造船业的发展。而番禺上漖村在造龙船方面则是稳坐头把交椅。好的龙船百年不烂,除了选材用料考究,更重要的是龙船制作技艺。上漖龙船有四大技术,包括侧立偏差控制、钉眼处理、船体设计,而其中最神秘要数掌口技术,掌口即指木头与木头之间的接驳口。这个接驳口不靠钉子和胶水链接,靠人工仔细地凿出各种规格的咬口,再用锤子敲打将两块板拼合在一起,密实程度甚至容不下一根头发丝。经过打磨上油,再配置上大鼓、铜锣等,一座龙船就静候着大展身手了。

挖龙舟

“四月八,龙船到处挖”,到了农历四月初八,各个村镇的人们就会择良辰吉日起龙。由于制作龙船的木料忌讳长期暴晒,地处南方的人们就发明了独特的藏龙技巧:把龙船身藏进河涌的涌底,用湿滑的河泥包裹龙船,使龙船与空气隔绝。每年端午时节,各乡镇就会组织壮丁跳入河涌中,将船身里的水舀出并将与船身相连的淤泥用绳子刮掉,这样就能顺利起龙了。起龙后,还需要把平时供奉在祠堂里的龙头和龙尾请出来,打扫干净后补上色彩,然后涂上猪油或者桐油。等到装饰完盛装下水那天,锣鼓擂动,鞭炮齐鸣。时至今日,在一些历史悠久的水乡,例如广州荔湾泮塘、天河车陂村、珠村、番禺石楼村、东莞麻涌镇新基村等,依然能看到传统而隆重的“起龙船”仪式。

龙舟饭

龙舟饭是用糯米加上腊肉丁、虾米、墨鱼丁、香菇粒做成,特别顶饱。最早主要是给划龙舟的人吃,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凝聚宗族,共庆佳节的一项活动,而且菜品也变得更加丰富。在吃饭前,有些地方的人们会把龙舟的龙头和龙尾卸下来,带到宗族祠堂里。而附近的宗亲们都会扶老携幼,带备香烛祭品前来参拜。

洗龙舟水

端午节浸龙舟水是岭南地区的传统节庆习俗。广东地区的乡亲们对“龙舟水”十分尊崇,认为“龙舟水”充足不仅可以使河涌水量充足满足赛龙舟的需要,而且关系到一年的农作能否风调雨顺。所以就有了在端午节当天洗“龙舟水”的习俗。据说这一天戏戏水、泡泡水,可以洗去晦气、带来吉祥。家长们也会让小孩“浸下龙舟水”,以求小孩子健康长大。

潮汕地区

半咸半甜鸳鸯粽

通常人们吃的粽子都分甜、咸两种口味,但潮州地区特有的鸳鸯粽巧妙的将两种不同的口味结合在了一颗晶莹软糯的粽子里。将三分之一的甜馅和三分之二的咸馅交融在一起,甜中带咸,中和了腻感,增添了一丝香味,一口咬下去别有一番风味。鸳鸯粽又称双烹粽,都代指着粽子两种传统的味道。这样制作出来的粽子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了。

吃栀粿

据说,潮汕人过端午不一定要吃粽子,但必须要吃栀粿。其实栀粿和粽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料都有糯米,入口软糯可口。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栀粿没有内馅,外表翻着金黄色。因为加工食材中的味道,栀粿带有一股淡淡的苦涩味,潮汕人一般喜爱切一小片的栀粿蘸白糖吃,口感就刚刚合适了。更让潮汕人钟爱于栀粿的原因是它的功效,不仅可以清热解毒,还有助于消化。

悬插五瑞

悬插五瑞是潮汕人过端午特有的习俗,指的是沿着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用“红头绳”将艾草、菖蒲、榴花、蒜头和龙船花系扎在一起,用来驱瘟疫辟邪气。这五瑞还分别有不同的作用和寓意。艾草可以杀菌驱蚊,菖蒲有利于人体,可以祛寒热、提神等,榴花是女性用来带在头上的饰品,用来驱邪,蒜头气味大,可以杀菌排毒,而龙船花则可以消除疫瘴之气。

晒百日姜

顾名思义,百日姜指的是需要经过百日晾晒后得到的姜。姜本身的口感就偏辛辣,平日里比较常见的姜茶、姜汤都有祛湿、散寒、止咳等功效。在潮汕地区,端午节当天,百姓们会把生姜晒到自家屋顶,任由它们被日晒雨淋,等到中秋节再取回。成片的生姜躺在灰黑色的瓦片上也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一道风景线。期间,为了保留百日姜最原始纯正的味道,潮州人丝毫都不会再去触碰它们了。

惠州梅州

灰水粽

在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粽子中,客家灰水粽无疑是出众的。当其他粽子还都想着添加各种珍馐充实自身的时候,客家咸水粽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朴实无华的形象和淳朴的粽香俘获了吃货们的味蕾。制作灰水粽的大多数步骤与一般粽子无异,都需先将糯米和米粽叶洗净,浸泡,沥干,而灰水粽特殊的地方就在灰水上。制作灰水粽前,客家人会先取布荆草、鸡果木或一些无毒的草木烧制成灰,用清水溶解过滤便得到灰水,再用灰水浸泡糯米,从而包出来的粽子便为灰水粽。灰水粽也有咸粽与甜粽之分,咸粽以芝麻、花生、猪肉为馅,而更为出名的则是甜粽,甜粽没有馅,色泽金黄,晶莹剔透,口感软嫩粘糯,使食用时再蘸取蜂蜜、黄糖,具有清凉,解腻,开胃之效。

艾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岭南地区湿热的气候养成了客家人吃艾糍的习惯。每当到了清明端午时节,温阳驱湿的艾草生长旺盛,而常居于此的客家人深知这点,于是艾草制成的糍粑便成了客家人端午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个菜。

端午的客家,艾香四溢,各家传来捣艾叶的咚咚声,在田间的房舍中,蒸锅上水汽氤氲,蒸笼中嫩绿透亮,灶台下红红火火。喝上一口红茶,再吃一口艾糍,不亲自来过的人谁又能想得到这热闹的北回归线上还养育着青葱的艾草和这一方净土呢?

挂艾蒲、黄葛藤

客家民谚有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到端午,勤劳的客家人会以菖蒲插于门楣,以艾条悬于堂中,用以辟邪驱虫,清扫晦气。而门口悬挂黄葛藤则更是客家人特有之俗,也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如今年轻一代对于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较为陌生。尽管在老一辈客家人看来挂黄葛藤是非常重要的民俗,却在年轻一代中被逐渐淡化。

粽子篇

中山芦兜粽

不同于普通粽子的形状和大小,芦兜粽身形又大又长,宛如一颗粗壮的芦笋。不仅如此,包裹芦兜粽的叶子也与普通叶子不同,用的是中山一带特有的野生芦兜叶。芦兜粽也分咸甜两种口味,内陷用料各不相同。甜味一般有豆沙、莲蓉、枣泥等口味,而咸味一般有咸肉、蛋黄、叉烧等口味。芦兜粽个头大,因此馅料内容也十分丰富扎实。入口软腻润滑,满口的粽香味清新又浓郁。

雷州鸭母粽

鸭母粽的外形、个头、编织手法都非常有特色。特别是编织,就如同一件手工艺品一般精致。包裹鸭母粽的叶子更是独特,用的是野外采摘的蛤蒌和露兜树。用它们包装出来的粽子不但好看,还对人体有益。蛤蒌可祛水肿和风寒,而露兜可以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鸭母粽的馅料元素也十分丰富。剁碎了的蛤蒌为整体的风味增添了一份淡淡的清香,也完美的与其他馅料,如猪肉、红枣等融合在了一起。

肇庆裹蒸粽

制作裹蒸粽的过程非常讲究,要选上等的冬叶做外皮、优质的糯米、绿豆和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做馅料。裹蒸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代就成为驻军可以随身携带的熟食。“蒸”字意味着蒸蒸日上,为裹蒸粽又增添了一份寓意。因为精心挑选用料,裹蒸粽的口感又香又顺又滑,入口缠绵交融,令人难忘。

开平驸马粽

驸马粽这名字一听就很贵气,其长相也是十分精致,而这贵族般的名字其实是有历史来源的。据记载,南宋灭亡后,方驸马带着公主来到开平定居,因十分想念宫廷中的糕点,方驸马便用本地糯米、豆类、花生等食材做成和粽子很相似的点心,被流传开来之后,人们称之为驸马粽。在开平,人们不仅是端午时节的一道传统美食,也象征着此地区源源长流的历史文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淤泥里挖出龙舟没错,来看看这些端午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