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
■天河区猎德涌
■市桥河
水务工作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年10月24日视察广州时指出的“抓河涌水治理要见实效,治理后要能下水游泳”的殷殷嘱托,在中央、省有力部署和市坚强领导下,十年来,广州曾经的条黑臭河涌向着美丽幸福河湖蜕变,曾经的老旧小区、农村地区从满足“喝上水”到实现“喝好水”,曾经“落雨大、水浸街”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推动广州市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等迈上新台阶,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极大提升。
■新快报记者邓毅富通讯员赵雪峰
治水工作成效显著,荣获多项示范表彰
在年广州市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并达到“长制久清”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提升治理成效。年2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阶段性达标,全市河湖健康生机极大焕发,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美景随处可见,珠江天字码头、猎德涌、车陂涌等中心城区也能欣赏到白鹭成群美丽水岸景象。与年相比,中心城区白鹭等鸟类的分布范围扩大2-3倍,数量增加了3-5倍。
因此,广州市荣获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河湖长制工作2次获得国家激励、连续4年获得省考优秀;市水科所荣获全国水利文明单位称号,局机关、市自来水公司获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称号;市河涌中心荣获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
年市民对广州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进一步升至75%,较年上升32个百分点;年市统计局民调显示,在参调的城市更新相关工作中,认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很大(较大)的市民占比最高,达到86.2%;市人大关于治水的号议案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获市人大常委等代表们37票满意、2票基本满意的好成绩。治水经验被住建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国家部委及各媒体在全国宣传,人水和谐的生态广州画卷徐徐展开,为广州市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了坚强水务支撑。
守好水安全,打造风雨无忧的保障体系
十年来,广州水务工作者始终将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着力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坚持系统治理、强化源头管控,以流域为单元精算水账,基本建成了“以堤防为主、堤库结合、蓄泄兼施”的防洪减灾总体布局,托起社会安定、人民安心的水安全底线。
防洪排涝体系持续健全。完成.83公里珠江堤防达标提升项目,珠江堤防广州城区段达年一遇防洪标准。广州市针对9大流域共设置5大流域管理机构,划定个排涝片区,落实全市积水内涝风险点的党政领导责任人、技术负责人、管护责任人“三本台账”,以及水利工程防汛行政责任人、防汛技术责任人、防汛巡查责任人“三个责任人”。深入实施《广州市河涌水系规划(-年)》,有效融合河涌蓝线、绿线,全力贯通巡河通道,打造防洪排涝韧性空间、保护河湖生态空间。
防洪排涝能力持续增强。广州市荣获国家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目前,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比例达29.15%(达标面积.97平方公里),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获A档成绩。实施《广州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年)》等,系统推进防洪排涝补短板。全市汛期水利工程雨前精准预腾空、雨中科学调度,成功抵御多轮暴雨台风考验。深入推进广州市水务一体化平台及智慧排水项目,推进水务设施基础数据全收集、运行动态全监控、调度管理全覆盖,智慧排水项目被住建部列为“新城建”全国专项试点。
水利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增城区、花都区获得全国第二批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从化区入选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黄龙带水库早在3年就评为全省首批“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年12月初,水利部运行管理司司长阮利民调研黄龙带水库并给予充分肯定。黄龙带水库管理中心获水利部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单位,黄龙带水库一级电站、二级电站获得水利部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单位,全市成功创建6座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白云湖作为全省唯一景区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时间由20个工作日压至1个工作日,推进27个特定区域水土保持评估。持续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10年来广州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水务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均为优秀。
治好水环境,打造“长制久清”的河湖生态
十年来,广州水务人坚持把水环境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始终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创新推行低碳生态治水举措,实现了河湖生态高效恢复、河湖健康生命不断焕发。高质量推动珠江沿岸碧道建设,打造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的城市高质量发展典范。
全面深入推行河湖长制。印发11道市总河长令,出台51项制度和11条强化管理措施,形成“河长领治、上下同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水陆共治”的新格局。服务市级河长巡河余次,召开余次市级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多项问题。“十三五”以来拆除涉水违建约万m2,整治污染源10万余宗,年宗河湖违法陈年积案实现“清零”,制定施行《广州市排水条例》等,有力规范城市排水。创新推行河湖警长、民间河长等。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性规范《河长履职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编制实施《广州市河湖健康评价地方标准》,对全市30条骨干河道、45个湖泊、17个水库开展健康评价,并实施中长期“一河(湖)一策”方案。年底,广州纳入国家监管的条河涌全部消除黑臭并达到“长制久清”标准,年2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阶段性达标。
全力以赴补齐设施短板。广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十年来,广州共建成污水管网2万余公里,建成投产污水处理厂40余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03万吨/日。全国首创建设地埋式污水厂,将污水处理设施埋藏在地下运作,地上打造湿地公园,有效破解邻避效应,让居民享受生态文明建设福祉。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南沙区荣获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年完成98个自然村污水治理整治提升、形成样板。坚持用“绣花功夫”开展治水工作,创新推行洗楼、洗管、洗井、洗河等“四洗”清源行动,用苦功夫、笨功夫摸查全市污染源情况,在底数清、情况明的基础上,推进全市建成区2.79万个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和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工作,推进雨水、污水“各行其道”,让“污水入厂、清水入河”。截至年上半年,排水单元达标认定数量为个,面积.87平方公里;条合流渠箱改造达到清污分流标准的有条,有效释放雨洪调蓄空间,既缓解城市内涝,又解决污水溢流问题。
科学精细提升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排水体制改革,年创新成立排水公司,建立管网专业化养护机制,推进“厂网河一体化”管理。市、区排水公司人数共余人,累计巡查排水管网万公里,让无效管网变有效、低效管网变高效,节约大量建设资金。年底,广州市基本实现国家及省提质增效方案中“三消除”“两提升”目标,广州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为91.3%,污水处理厂生化需氧量(BOD5)削减量达到26.65万吨,较年增长51.5%,进水BOD5浓度由年均值91.6毫克/升,提升至年的.9毫克/升,上升23.3%。猎德污水系统“挤外水”等案例被住建部评为提质增效范例。全市污水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深入贯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创新推行河涌自然水位运行、少清淤、开闸门等低碳生态治理举措,让阳光透过河床,让淤泥原位消纳,让白鹭游鱼回归。
共建共治共享生态碧道。年,省委书记李希在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提出建设万里碧道的工作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州市将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作为城市治水的升级版,以人为本推动社会与生态系统的整体协同进化。印发《广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年)》《广州市碧道建设实施方案(-年)》等,以“碧道+”模式提出水质改善、生态保育、水岸复兴、城市发展等综合性解决方案,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累计建成碧道余公里,广州市碧道总体规划和实施项目累计获得了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主席奖等6个国际奖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等2个国内奖,世界大都市协会城市可持续发展交流平台(USE)也登载了广州碧道建设经验。年4月,广州市黄埔区、增城区获得-年度省碧道建设激励。5月,黄埔区南岗河碧道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用好水资源,打造高效惠民的管理体系
十年来,作为拥有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广州市极力破解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低等难题,强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重点聚焦最优质的水源水质保障、最优质的供水水质保障工作,不断增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
城乡供水优质高效。建成以西江、东江、北江和流溪河构成的“三江四源共济”饮用水源保障格局,广州市37个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67万立方米(全国第二),全市多年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98%以上,城乡集中供水普及率%。大力推进北江引水、牛路水库战略备用水源等工程建设,更好保障城市供水韧性。优化营商环境“获得用水”,实现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三零”服务,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获得用水指标得分全省第一。年底以来,面对历史罕见的东江旱情,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印发实施《-年广州市抗旱防咸保供水工作方案》,有效保障城乡供水用水。
城乡供水系统持续优化。全力推进农村供水改造、供水服务到终端改造等工作,印发《广州市农村自来水改造工程建设方案》等,年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年全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98.04%(省要求90%以上)。印发《广州市推进供水服务到终端工作方案》,更新改造老旧供水设施,累计完成改造户。推进供水单位整合,全市29家待整合的国有全资、国有控股或集体所有制(镇属)供水单位中,27家基本完成接管,15家基本完成国有产权无偿划拨。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十三五”期间,广州市顺利实现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管控目标,在、、、、年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获评优秀。科学谋划、高位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制定实施《广州市供水用水条例》,修订《广州市计划用水管理办法》。探索水权制度建设,稳步开展水价改革,全面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全力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顺利完成国家、省对广州市的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监督检查。建立供水监督考核机制,推进供水单元精细化管理,组织开展供水单元一图一表一排名信息核查,报送的《点点节水》荣获全国短视频大赛一等奖。完成《广州市节约用水奖励办法(试行)》修订,成功申报黄埔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试点申报通过省级审核;海珠、天河、白云、黄埔、南沙、从化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级技术评估,荔湾区通过省级初审。
未来:实现广州水务高质量发展
潮涌珠江两岸阔,放眼南粤气象新。未来,广州市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按照省委、省政府绘就的省“”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奋力推进广州市水务“”高质量发展工作,即:构筑“四源共济、六网联动、安全优质”的供水保障网、“千涌通百川、三江护安澜”的洪涝安全网、“单元达标、厂网一体、安全高效”的污水治理网、“优水入万户、碧水绕村流”的水美乡村网、“健康和谐、水清岸绿”的生态碧道网、“一网统管、协同高效”的智慧水务网的6张水务高质量发展骨干网,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水务现代化治理的两大关键能力,实现建设水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目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近期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系统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水利设施安全鉴定、除险加固、标准化管理,规范涉河项目审批,开展水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及结果运用。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系统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加强督促协调,切实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加快落实《广州市城市内涝治理行动方案(-年)》等,补齐防洪排涝工程及管理短板。加强智慧水务建设,强化重点区域及关键设施监测感知覆盖,提升防洪排涝“四预”能力。
二是创新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落实修订后的《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开展河长制评先表彰活动。深化河湖健康评价及“一河(湖)一策”。加快合流渠箱改造、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压实排水监管进单元。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落实污水厂网“联调联控”,加强地下污水管网利用维护及排水设施精细化管理。编制落实《广州市骨干碧道网设计导则》《广州市碧道水上运动产业带发展规划》等,推进以评促建,构建全民共享碧道数据平台,探索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提升碧道建设的多元性。
三是优化提升水资源管理服务。加快推进北江引水、牛路水库、花都水厂等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强化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监督检查、取水许可审批、生态流量管控等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推进11个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统筹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农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损,拓宽再生水利用途径,推进构建“三同五化”的城乡供水格局,加快老旧和高风险供水管网和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推进产销差控制、抄表到户、智能水表安装、户外供水设施验收移交等精细化管理,让广州供水进一步润泽羊城、润泽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