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南宋时的西湖,原来长这样
TUhjnbcbe - 2024/10/23 16:52:00
<

杭州西湖畔,醉梦流连处

白娘子与许仙在这里初遇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此处相知

如今的我们能从纪实影像中欣赏西湖美景

也可以亲身感受堤岸微风吹拂

但你能想象到,

千百年前的西湖是什么样吗?

Part1:踏过时光,走进一幅古画

南宋时期,一位叫刘松年的画家

绘出《四景山水图》卷

还原了四季中西子湖畔士人的生活情调

春景明丽,夏景妩媚,

秋景宜人,冬景温馨

西湖四景的瑰丽变换尽数收归一卷

令后人得以窥见南宋杭州之形貌

时间来到年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

《诗画中国》中

凝固于时光里的

《四景山水图》卷被“复活”——

节目组利用三维技术

近乎一比一复刻出

《四景山水图》卷中的四季场景

春桃,夏荷,秋叶,冬雪……

歌手戴佩妮徜徉于画中,且唱且行

移步换景间,

四季的古诗词化为动听歌声

古人所见的西湖再度于今人眼前绽放光彩

一种由文化与技术交织而成

浸透着浓浓情愫的西湖情怀

穿透屏幕,穿越时空,

将古今记忆紧密相连

事实上,节目中所采用的特效场景

设计最初来源于

一位叫“唐草不是草”的网友

从两年前开始,这位视觉行业从业者

出于对古建筑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主动为《四景山水图》卷

陆续搭建三维场景

《诗画中国》携手“唐草不是草”

则进一步将平面古画

转为浪漫旖丽、立体直观的现实空间

以“人在画中游”的打开方式

重现古时西湖的四景之美

行过漫长时光的柔软绢布

被转换成生动的文艺作品

由此,我们有幸能够

透过古人观摩世界的眼

看到这片土地上曾经的人与物

从而更真切地感受血脉文化的传承

Part2:借力科技,沉浸感受千年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在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共赴繁荣的当下

以先进科技激发传统文化之美

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在今年以来颇受瞩目

还记得总台虎年春晚

一部“音舞诗画”和鸣的《忆江南》

迅速取得观众一致好评,

成为当晚爆款节目

以科技“入画”、

将古典元素具象化的创作思路

同样延续到《诗画中国》中

于是,我们可以

通过AR技术

观赏落花之下,游鱼跃向天空

感受“鱼戏莲叶间”的田园风光

通过CG技术

看见周敦颐与“芙蓉仙子”的知己相遇

领会“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

当古诗画在科技加持下“活起来”

高雅艺术得以揭开神秘面纱

悠远意境也变得可感可触

文化的魅力便极具冲击力地扑面而来

在观众心中留下深深的刻印

Part3:古作新赏,见证传统“再流行”

在迈向文化强国的建设道路上

坚持传统文化的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不可缺

你或许已经发现,近年来

“传统文化”已逐渐成为“爆款”密码

我们能从“和诗以歌”的优美旋律中

再读诗词经典

也能在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非遗艺术中

承继前人智慧

还可从一出出唯美歌舞中

一瞥千年前的盛世繁华

踏过经典作品搭建的时空通道

历史变得鲜活,文化更加夺目

从古籍到非遗

各细分品类在荧屏中彰显魅力

今年新开播的《诗画中国》

则通过“诗画合璧”样态

带领观众领略包罗万象的中华大美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我们学过《墨梅》诗,但可能并不知道

这首《墨梅》实为

《墨梅图》卷的题画诗

当我们念着诗去看画

便更能领略王冕心中

“朵朵花开淡墨痕”的梅之风采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爱花、怜花的李清照曾挥笔留下诸多名篇

当奚美娟在古筝乐中

念诵出四季花朵的诗篇

描摹着花儿各色神韵的古画依次隐现

李清照凄美传奇的一生

也随画卷缓缓揭开

中华文明中独有的中式意境

便在这静观细品、吟诵歌唱间

浸润心脾

一种横贯时光的大美意涵

也随之在观众心间迸发

在文化繁荣发展的当下

我们更应从传统经典中

汲取知识、凝聚力量

构筑起涵盖社会的文化共识

如此一来

便在对中华文化立场的坚守中

对中华文明标识的挖掘与发扬中

讲出动听动人的中国故事

更让世界看见拥有大美文化的文明中国

原标题:《南宋时的西湖,原来长这样》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宋时的西湖,原来长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