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它代表着纯洁、高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莲花在文人中也备受推崇,和莲有关的古诗词数不胜数。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看似写莲花,实则为了衬出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莲花》
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全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突出了塘景的晚间特点,咏莲而不言莲,景物之间衔接紧密,应用典故而有不露痕迹之妙。
《苏幕遮·燎沉香》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这几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诗歌紧紧围绕“攀荷”这一短暂的细节,把女主人公由“爱此红蕖鲜”到“相思无因见”的整个内心的细微变化,揭示得一览无余。
《浣溪沙·荷花》
宋苏轼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
画楼南畔夕阳和。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
且来花里听笙歌。
此词作细致描绘了词人面对颍州西湖的盛开荷花所引起的仕宦寂寞感受。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折荷有赠》
唐李白
冰清玉洁出红尘,摇摇曳曳落凡间。
哪知左右浮萍荡,且唤清风归九天。
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赞咏荷花之高洁,也是作者本身之向往。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