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先看两幅书坛巨匠作品晋.王羲之《圣教序》局部元.赵孟《圣教序》局部这是书圣王羲之的圣教序和元代大书法家赵孟的圣教序,可以说两者都写的流光溢彩,精湛秀美,笔走龙凤,遒丽天成。那么,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虽说两位都是冠盖古今的大家,难道就不分伯仲,没有高下了吗?笔者就个人的审美标准来说还是更欣赏王羲之的圣教序,从整体上来说,王羲之书法有两个方面要胜过赵孟的。第一是笔力王字的笔力可谓入木三分,力透纸背,落笔处会挽雕弓如满月,箭出手快如秋风急如流星,收尾处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真个是金戈铁马,刀光剑影里寒气逼人,劲气煞人。写王字,特别是圣教序,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就是画皮画肉难画骨,摹个形绝大多数人都能学的来,就是得其神和骨力估计是最难,从古至今,能得其神和力者,可谓凤毛麟角,就是像当代大家曹宝麟曾经也是多次临圣教序而又多次放下,曹先生也是一代大家,禀赋自然不差,对于书法结构章法把握更不在话下,为什么曹先生面对王体圣教会局促不前呢?私以为曹先生于书法的精微理解中定是感受到了一些就当时水平很难企及的东西存在,那就是书之骨力,不然还有什么能难住他至于彷徨不前呢?王羲之《圣教序》局部而赵字圣教的骨力神韵就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虽说它也是高山之巅的一处旖旎风景,但那山路不至于太过险峻,没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感慨,至少对于众多书者来说,是看得见能攀登的目标,多是能临出个七分形,三分神,能找到些成就和自信,且赵体帖学众多,墨迹横陈,勾勒提挑,清晰明朗,入手也容易很多。但由赵字入王难,难在骨力,由王字入赵易,易在笔力字形都好把控,但前提是不管是赵,还是王都须登堂入室才能有此收获!赵孟.临《圣教序》局部朱履贞说“书贵峭劲,峭劲者,书之风神骨格也”,张怀瓘也说:“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如若养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骨肉相称者为美,那么,对于王羲之书法骨力的形成有什么可供借鉴学习的因素吗?既然书法骨力如此重要,又如何培养自己书法的骨力呢?王羲之《圣教序》局部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骨格即人格,没有桀骜不驯或卓尔不群的人格很难造就书法高雅硬朗的骨格。《晋书王羲之传》有这样一段话:“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相信大家对于“东床快婿”这个词语并不陌生,一个坦胸露乳,不拘常礼的放浪之人,居然成为太尉的东床快婿。王羲之《圣教序》拓本局部再看《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按理说支道林也是一道家高人,但王羲之却偏偏不买他的账,根本瞧不起他,若不是支道林最后确用真诚态度和渊博学问吸引了王羲之,恐怕这交情也就拜拜了。王羲之《圣教序》局部从这两则故事中可见王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孤高清雅人格,非是豪门望族造就,实是天赋秉性超然炼成,所以姜夔在《续书谱》中云:“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笔纸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手推当是人品第一,人品有了,中气足了,神气骨格自然也就产生。王羲之,赵孟,董其昌,圣教序其次书法骨格的造就也和气韵有关,沈宗骞《笔法论》云:“昔人谓笔力能扛鼎,言气之沉着也,凡下笔当以气为主,气到便是力到”,那么何为书之气呢?学武之人讲气沉丹田,气脉相通,书法之气究竟又为哪般呢?项穆《书法雅言》中说:“欲书必舒散怀抱,至于如意所愿,斯可称神”,“散怀抱”意即摒弃杂念,心思归一,凝神静气,心思全归于笔端,心中所想,手中所指,心神归一,书法方能有骨格精神,这与道家的静气功仿佛有相通之处,书法求静,又讲动静结合方能气韵流转,这气韵确是书法骨格养成的核心因素。王羲之《圣教序》局部其三是笔力的培养任何学书者,无论你品质多高,气韵多好,但你始终落笔太少,训练太少,不能池水尽墨,最终也无法成就笔力,说到底不下工夫,哪来的笔力?没有笔力,哪来的骨格?钟繇的“被子功”和虞世南的“肚皮功”,怀素的“芭蕉叶”,都是告诉我们刻苦练习的重要性,不断的临摹学习,不断的实践,宝剑锋从磨砺出,不断的磨练,笔锋自然也就凝炼犀利了,当然训练要有方法,王羲之初学卫夫人,又学钟繇,蔡太傅,越追越古,越练越勤,最终是羲之书法老来成,千古书法第一人。王羲之小楷《孝女曹娥碑》关于书法的笔力和骨格我们就谈到这儿,回过头再看王字和赵字相比较的又一明显特征,那就是体势明显不同。王字险峻秀丽,腾挪迅疾,变化从心,任意东西,不落凡窠,而赵字平稳明媚,婉转潇洒,虽有飘逸但却矜持,似乎不敢大开大合无所顾忌,从书法的个性上讲似乎有所顾忌,好像没有完全放开,其书法张扬豪迈的一点不够突出,倒是多了一些淑丽和明媚的东西,字体更显得方正平稳,亦步亦趋,这是为什么呢?赵孟《圣教序》局部这里我们就不再赘述“旧时王谢堂前燕”了,王羲之的身世上文有所简要叙述,而赵孟的人生经历就要曲折一些了,这曲折的人生经历难免会影响他的处世哲学和为人之道,他把宋八贤王子孙的光环一直带到了元朝,其显赫的家世已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换了人间,自己恍恍惚惚中已然角色转换,突然由显贵的主角变成了卑微的“降臣”,而且内心不能给别人看出一丝一毫的意动,一旦有丝毫的叛逆可能就是灭门之罪,这对于天纵之才的赵孟,生活的不压抑才怪,不谨小慎微才怪,稍有不慎,可能委曲求全都做不到了。元.赵孟元.赵雍元.赵麟我们看赵氏三代画马图,其子赵雍,其孙赵麟,三代人画的马,哪一匹马不是驯服的低眉顺眼,哪一个人物不是和顺臣服?再看赵孟的传世作品,不是经文就是和尚,不是老子就是庄子,不是陶渊明就是苏东坡,完全的脱离时事,与世无争,为什么呢?这是内心的苦闷,“不二之臣”始终折磨他的内心,显赫的身世和苟且的偷活始终敲打着他的灵魂,试问在这样的心境下,赵子昂还敢有一点风流和狂放?还敢任内心放浪的无所顾忌的才情喷薄而出?好好活着是硬道理,“不如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这种矛盾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了赵孟书法追求平稳风格的发展。可以确定的说,如果不是赵孟“二臣”的身份,这个书法史上的奇才,完全可以凭藉自己的天赋秉异创造书法史上的更高目标,让我们领略一个不一样的更加优秀的“赵孟”,让我们看到另一个“兰亭”,但历史不容假设,斯人俱老,兰亭不再,唯有案前墨迹斑驳陈现,似乎还能追溯一丝历史的踪迹。赵孟、赵雍、赵麟三世人马图不一样的圣教,不一样的情怀,但却有一样的执着存留于历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