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表达与现代汉语的表达明显不同,现代汉语中是把状语放到谓语的前面,而文言文中却往往把状语放在了谓语的后面,所以我们称之为“文言文特殊句式”,简称“文言句式”。而把状语放到谓语的后面,我们称之为“状语后置句”,属于“倒装句”的一种。
倒装句包含了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本文主要把初中文言课文中的状语后置句进行汇集解析,基本上囊括了课文中的状语后置句,相信同学们看完本文之后,会对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句有一个总体的清晰的印象,以后遇到此类的句式,就可以快速判断出来,并依照现代汉语的规范予以翻译,也就是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把状语放到谓语的前面。
有的文言句子不止一种特殊句式,在下列的句式解析中,适当予以点明。
课文例句及其解析如下:
〔投以骨〕把骨头扔给狼。[解析]“投以骨”是倒装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要理解为“以骨投”,“以骨”是状语,被放在了“投”的后面了,所以我们称之为“状语后置句”。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注意]“暇甚”是状语后置,“甚”表示程度,修饰“暇”,被放到了被修饰语“暇”的后面了。“暇甚”应该理解为“甚暇”,即“很悠闲”。
〔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明情况。[解析]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丁氏”后置了,翻译的时候要放到“问之”的前面。
〔辞以军中多务〕[解析]“以军中多务”是状语,被放到了动词谓语“辞”的后面了,我们称之为状语后置句,也叫介宾短语后置(“以”是介词,意思是用、拿;“军中多务”是介词“以”的宾语)。此句属于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其常规语序应该是“蒙以军中多务辞”,意思是“吕蒙用军队中繁多事务(为理由)来推脱”。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关山,关塞山岭。度:动词,越过。若:动词,如,像。[解析]“关山度若飞”是倒装句,属于宾语前置句,“关山”是宾语,放在了动词“度”的前面,这叫做宾语前置,要按照现代汉语的顺序去翻译,译为“越过关塞山岭”;同时也是状语后置句,“若飞”是状语,被放到了后面,翻译的时候要放到动词的前面,译为“像飞一样越过”。
〔尝射于家圃〕陈尧咨曾经在自家园子里射箭。这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陈尧咨”,翻译的时候补出来。这也是一个倒装句,属于状语后置句,“于家圃”是介宾短语作状语,翻译的时候要放到谓语“射”的前面,即“于家圃射”。尝:副词,曾经。家圃:家中的园子。圃:读作pǔ,园圃,园子。
〔出淤泥而不染〕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理解为“出于淤泥而不染”,这里的“于”译为“从”;也是一个被动句,“染”的意思是“沾染(污秽),被污染”;也是一个倒装句,属于状语后置句,“(于)淤泥”是“出”的状语。所以译为“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污染”。“而”是连词,表示转折,译为“却,但”。
〔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理解为“濯于清涟而不妖”,这里的“于”理解为“在,经过”;也是一个倒装句,属于状语后置句,“(于)清涟”是“濯”的状语。所以译为“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而”是连词,表示转折,译为“却,但”。妖:形容词,艳丽。
〔朝发白帝〕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解析]注意该句的句式特点。一是省略句,“发”的后面省略介词“于”,这个介词介绍地点。因此,理解为“朝发于白帝”。二是倒装句,属于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或称“介宾短语后置”)。“于白帝”是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放到“发”的前面。因此,这个句子要理解为“朝于白帝发”,译为现代汉语就是“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发:动词,出发。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步于中庭〕这是倒装句,属于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于中庭”是状语,在句中放在中心词“步”的后面了,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于中庭步”,译为“在院子里散步”。中庭:古代庙堂前阶下正中部分,这里译为“院子里”。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边界。域:区域、地域,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划分居民区域”“限制”。[解析]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不以封疆之界”是状语,修饰“域民”,应该理解为“不以封疆之界域民”,译为“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边界使人民定居下来”,因为状语比较长,翻译时也可以拿到后面,单独成句,所以,课本注为“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以:介词,译为“凭借、依靠”。后面两句“固国……,威天下……”,是同样的句式,都是状语后置句。封疆:划定边疆。之:助词,的。
〔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畎:读作quǎn,田间小沟。[解析]这是状语后置句,状语“于畎亩之中”被放到了“发”的后面,翻译的时候放到前面,译为“从田地中被任用”。其后各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尽水源〕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解析]水源:溪水发源的地方;尽:动词,结束,没有。这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理解为“尽于水源”;也是状语后置句,“于水源”是状语后置,翻译的时候把后置的状语提前,可以译为“在水发源的地方结束”。
〔泛赤壁〕乘船在赤壁游览。泛:动词,泛舟,即乘船游览。[解析]这是一个省略句,理解为“泛于赤壁”;也是倒装句,介宾短语“于赤壁”被放到了动词“泛”的后面,叫做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翻译的时候可以提前,译为“在赤壁乘船游览”。
〔则题名其上〕(作者)就在上面题上自己的名字。[解析]这是一个省略句和倒装句。省略介词“于”,理解为“题名于其上”,“于其上”是状语后置,理解为“于其上题名”因此,译为“在上面题上自己的名字”。
〔去以六月息〕状语后置句,理解为“以六月息去”。“以六月息”是介宾短语,“以”是介词,译为“凭借”,“息”是名词,意思是“气息”,这里是指风。“去”是动词,意思是“离开”。“去以六月息”译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游于濠梁之上〕这是状语后置句,理解为“于濠梁之上游”,译为“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濠梁:濠水上的桥。濠:读作háo,水名,译为“濠水”。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它的上面刻上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解析]这是倒装句,属于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其上”后置了,翻译的时候要提到谓语“刻”的前面。
〔感极而悲者矣〕极度感慨而悲愤的情绪了。[解析]感极:理解为“极感”,“极”是修饰“感”的,属于状语后置,翻译的时候提前,译为“极度感慨”。注意:这里另一种译法也是可以的,就是按照原来的语序,译为“感慨极了”,这里的“极”还是修饰“感”的,只是把“极”作为补语了,而不是状语。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者:代词,这里译为“……的情绪”。矣:助词,译为“了”。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不译。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而得名,即琅琊泉。[解析]这是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泻出于两峰之间”是状语后置句,“于两峰之间”是状语,被放到后面了,翻译时放到前面,译为“从两峰之间泻出”。于:介词,这里译为“从”。
〔饮于此〕在这里饮酒。[解析]状语后置句,“于此”是修饰“饮”的,作状语,理解为“于此饮”。
〔歌于途〕在路上欢唱。[解析]状语后置句,理解为“于途歌”。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解析]状语后置句,理解为“于树休”。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解析]“述以文”是状语后置句,理解为“以文述”,意思是“用文章记述”;也是省略句,动词“述”的后面省略代词“之”,指代“游乐这件事”,因此,应该理解为“以文述之”,意思是“用文章记述这件事”。
〔更有痴似相公者〕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更:还。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者:……的人。[解析]这是状语后置句,“似相公”是状语,修饰“痴”,正常语序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所欲有甚于生者(状语后置句,“甚于生”即“于生甚”)。
〔受地于先王〕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解析]这是文言特殊句式,是倒装句,属于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先王”是状语后置,翻译的时候要提前。“受地于先王”的常规语序是“于先王受地”,译为“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先王:死去的国王,这里是安陵君称他的父祖辈。先,称呼死者的敬辞,已故的。
〔战于长勺〕这是状语后置句,也叫介宾短语后置,理解为“于长勺战”,译为“在长勺作战”。
〔皆以美于徐公〕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解析]这是省略句,整个句子省略主语“妻、妾、客”,在“美于徐公”的前面也省略了主语“吾”,因此,应该译为“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以:动词,认为。“美于徐公”是状语后置句,译为“比徐公漂亮”。于:介词,译为“比”。
〔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解析]状语后置句,“于市朝”后置,翻译的时候提前到“谤讥”的前面,译为“在公众场所指责进谏”。谤:读作bàng,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讥刺,进谏,规劝。“市朝”是偏义复词,偏义在“市”,“朝”是衬字,这里是指集市等公共场合。
〔朝于齐〕状语后置句,译为“到齐国来朝见”。朝:读作cháo,朝见。
〔祭以尉首〕用两个军官的头祭扫天地。[解析]这是状语后置句,要理解为“以尉首祭”,“以尉首”做“祭”的状语,译为“用两个军官的头祭扫天地。”或“用两个军官的头作祭品”。
祭以尉首。状语后置句,理解为“以尉首祭”,“以尉首”做“祭”的状语,译为“用两尉的头作祭品”。
〔试用于昔日〕从前试用。这是状语后置句,要理解为“于昔日试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这是状语后置句,“于桓、灵”是介宾短语,译为“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未尝:未曾、没有。痛:动词,感到痛心;恨:动词,遗憾、不满意。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都因信任宦官而加深了政治腐败。
〔躬耕于南阳〕在南阳亲自耕种。[解析]状语后置句,译为“在南阳亲自耕种”。躬:副词,亲自。
〔苟全性命于乱世〕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解析]状语后置句,译为“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苟:副词,苟且,马马虎虎。全:动词,保全。
〔不求闻达于诸侯〕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解析]状语后置句,译为“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显贵”。闻达:有名望,显贵。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次到我的茅庐中拜访我。[解析]这是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草庐之中”做状语,翻译的时候放到前面。顾:动词,看望,拜访。于:介词,到。成语“三顾茅庐”出自《出师表》。东汉末年,刘备请隐居在隆中(今湖北襄阳附近)草舍的诸葛亮出来运筹划策,去了三次才见到。后用“三顾茅庐”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受任于败军之际〕状语后置句,译为“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
〔奉命于危难之间〕状语后置句,译为“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
〔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句,译为“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寄:动词,寄托、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