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2/16 18:30:00
“浪”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从“水”,从“良”,氵是形旁,与水有关,这个人人都懂。“良”是形旁,则有一点儿不易理解,据说“良”最初就是“廊”,象古代穴居进出两侧有廊道之形,本义是廊道高朗。所以,“浪”就表示水高起而形成波浪之义。当然,“良”也是声旁,虽然“良”和“浪”现在字音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并不影响“良”是“浪”的声旁,就像“工”是“江”的声旁,“每”是“海”的声旁一样,这是古今语音流变的结果。现在说“浪”,常常和“波”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合成词。但在波浪这个意义上,先秦用波,魏晋以后用浪。比如,先秦·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晋·左思·《吴都赋》:“长鲸吞航,修鯢吐浪。”后来,就慢慢组成了合成词,比如唐·杜甫·《秋兴八首》:“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一、浪是什么来的?我们现在常说“无风不起浪”,水因风吹而形成涌动就是浪。比如: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晋书·谢安传》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唐·李白《横江词六首》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李峤《风》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但是除了风之外,还可能有石的因素,水因石激而形成的涌动也是浪。比如: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急滩未到先闻浪,枯树遥看只见巢。——宋·杨万里《二月二十三日南雄解舟二首其一》粤海重关二虎尊,万龙轰斗事何存。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如山过虎门。——清·康有为《过虎门》二、前浪OR后浪《增广贤文》中有言: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现在的俗话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我疑心这个“后浪推前浪”的说法出自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其实呢,无所谓前浪与后浪,都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乃至一瞬而已。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不管是前浪,还是后浪,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最终“浪淘尽”。唯有共同的感叹是什么呢?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清·屈复《偶然作》前浪也是后浪,后浪也是前浪,最终都会成为前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什么一浪不如一浪,也没有什么后浪更比前浪强,前浪不必非要指导后浪,后浪也不必要听从前浪,各有各的一段旅程罢了。三、沧浪之水说到“浪”,会很自然地想到“沧浪”一词,“沧浪”是古水名,先秦就有《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孟子》中有这样一段有名的话:“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孔子因为这段话有了一些人生的感悟:“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意思是“清水洗缨,浊水洗脚,这都是取决于水的自身。”其实无非就是“水不脏人而人脏水”之意,这是从水的角度来说。如果从人的角度来说呢?当然应该“出淤泥而不染”才是。其实孟子这段话还有一些前后文,值得琢磨: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孟子说:“不仁者还可以劝说他们吗?他们身处危机之中却感到心安,把带给他们灾祸的事物看做是有利的,把毁灭他们的事物看做是种享乐。不仁之人要是能接受劝告,怎么还会有亡国败家的事情发生?有小孩子唱道:‘沧浪之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冠缨,沧浪之水浑浊啊,可以洗我的双足。’孔子说:‘弟子们听好了!人一定是侮辱了他自己,然后才有别人来侮辱他;家一定是自我摧毁,然后才有别人摧毁它;国家一定是内部相互征伐,然后才有别人来讨伐它。太甲书上说:‘天降灾祸,还有可能躲避;自己作孽,必死无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是两千多年前的话啦,不过,至今读起来仍不过时吧,仍旧很有嚼头吧。关键是能不能听得进去,关键是能不能进到心里去。前浪能够告诉后浪什么呢?前浪告诉后浪的绝不是你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我们很羡慕你们,你们应该珍惜,你们应该骄傲。前浪应该告诉后浪的是生活不易,保持清醒的头脑更不易,你们要创造出于你们自己的生活,那幸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自己争取的。最后,引用两首大家熟悉的诗作为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