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发生时,居民住宅、公共设施、农田和工业生产设施被淹,环境和生活饮用水源会被污染,生态环境被破坏,病媒生物如蚊虫、鼠类等原有生态平衡被打破,大量灾民失去正常生活条件和秩序,洪水退后,被淹死的动植物、垃圾、淤泥等造成环境急剧恶化,病媒生物大量滋生,灾区群众抵抗力下降。
一
#
风险识别
#
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居民大规模的迁移;各种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的改变和栖息地的变迁,从而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洪水淹没村庄的厕所、粪池,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的腐败,引起蚊蝇等各种媒介滋生和各种害虫的聚集,引起了水源污染、食品污染。灾区细菌性痢疾、伤寒、甲肝等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增加。
二
#
风险预警——肠道传染病
#
洪涝灾害后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有:
1.细菌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致病性大肠杆菌等)
2.病毒性腹泻病(轮状病毒、杯状病毒等)
3.寄生虫腹泻病(隐孢子虫等)
4.其他肠道传染病(甲肝、戊肝、手足口病等)
三
#
如何应对
#
01
不进食未洗净蔬菜水果、生的海(水)产品;不喝生水,只喝开水和合格瓶装水
02
食物加工要煮透,食物加工存放容器要做到生熟分开
03
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要洗手
04
防止饭菜被苍蝇叮爬
05
不随地大小便,发生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06
从事饮食服务、垃圾粪便处理,或者一般人群根据专业机构推荐可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科普丨洪涝灾害后疾病风险提示——肠道传染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