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变法失败的王安石,不愿随波逐流,借杏花表
TUhjnbcbe - 2025/1/24 23:45:00

花,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大题材。中国文人对花有一定的情结,在诗词歌赋中,咏花占了很大的比例。“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李清照笔下的桂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周敦颐笔下的莲花;“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刘禹锡笔下的牡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元稹笔下的菊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林逋诗中的梅花……

而在诗词众多关于花的意象中,杏花因色彩鲜明、形态优美、寓意独特,一直以来被诗人广泛使用。从南北朝庾信的《杏花诗》“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到唐代杜牧的《杏园》“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再到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词里歌咏杏花的名篇佳句,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而爱杏花的诗人当中,也有北宋的政治家王安石,他晚年居江宁的时候,常常与杏花为伴。有一年的春天,杏花竞相开放,当清风吹拂之时,散发出若有若无的馨香,淡雅素净,不失张扬,令诗人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著名的《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在罢相退居江宁以后,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倾心向佛,寄情山水,感情趋于平和。但他并未完全忘怀政治,超然物外。诚如清人吴之振所说:“安石遣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澹之中。”(《宋诗钞·临川诗钞序》)以此来评价王安石后期的一些体物言志、抒情写景的小诗,是十分中肯的。《北陂杏花》诗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艺术特点。

王安石诗文研究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58.8购买

首句“一陂春水绕花身”,写出了诗人赏花的闲情逸致。这里的“绕”字以其特有的轻柔圆转之美,赋予“春水”以爱花、惜花和着意护卫、滋润“花身”的人格力量。春水尚且如此钟情,足见此花确实非常可爱。

第二句“花影妖娆各占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影摇曳迷离。“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争奇斗艳的照人光彩。一个“各”字,表明在诗人眼中,花与影一样的美艳、多情,一样令人流连忘返、沉迷自失。

宋人许顗《彦周诗话》说:“荆公爱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又《桃花诗》云:‘晴沟涨春渌周遭,俯视红影移鱼舠’,皆观其影。”王安石写花善于从本体和投影两方面着手,如此刻画,虚实相生:一方面使景物更具立体的美,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的审美趣味,即对虚静恬淡之美的情有独钟。

三四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在这两句中,王安石进一步地描写到了杏花,从而也肯定了杏花的一种品格,杏花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了,在那空中飘飘扬扬如似雪花一般,但是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别的一些花,全部落到了路上,被人行人和车马碾作灰尘,再也没有了任何的踪影。

在这两句中,王安石把这种杏花区分开来,主要还是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他是不愿意与人同流合污,只愿意做最真实的那个自己,这也正是王安石的性格,同时也是他的政治理想。

纵观这首《北陂杏花》,虽然比较冷门,并不是很出名,而且只有短短的四句,总共才二十八个字,然而却是经典之作,它呈现出来的意境很美,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杏花的形态美和品性美,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春色美景。而诗人通过对杏花的赞美,也表达出了他刚强耿介的个性和独行特立的人生追求,从而令这整首诗显得别具一格,充满了一种独特的韵味,读来当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1
查看完整版本: 变法失败的王安石,不愿随波逐流,借杏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