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探讨,古代文人所追
TUhjnbcbe - 2025/1/25 19:54:00

我们在回顾整个文学史的诗作或者词作方面,我们会发现诗人会着重喜欢一些像梅、兰、竹、菊这样具有一定意境的植物,作为自己咏物诗中的主要对象。我们今天所讲到的一个主要文章是周敦颐的《爱莲说》,我们学过这篇文章的人都知道他的文章通过一个对于莲花的生长环境的叙述,进而表达了对于整个人生的感慨。周敦颐将莲花作为自己的比喻对象,我们就以此为例来共同探讨一下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一种情趣。

一、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

我们对于周敦颐来说应该是觉得比较熟悉的,但是再仔细想一想学过的诗作,周敦颐的作品好像并不像李白杜甫那样有很多。但是就从他留下的少数的几篇作品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它本身的道德境界,和理学情绪,以及在他诗中所表达的种种意境。我们都知道朱熹是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然而在理朱熹的口中却将周敦颐奉为理学派的开山鼻祖。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周敦颐的在当时的影响造诣是比较高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当我们提到,爱莲说是这句话,不由得浮现在我每个人的脑海中,不仅是因为我们在中学中读过这篇课文,更是因为他其中所表达的一种道理让我们久久难以忘怀。他喜欢莲花的不蔓不枝,喜欢莲花自上而下锁上发的一种高洁的气质共识,诗人尤物推及表述自己想象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道德境界。

二、历代文人所追求的道德情趣

我们在周敦颐身上看到了他对于花中君子的喜爱之情,但是这种情谊不是在周敦颐上才体现出来的。像晋代的陶渊明他对于菊花更是有种深沉的爱恋,陶渊明能够在菊花上面找到属于自己隐逸者的影子,能够通过菊花的荣枯感受到自己的起伏。再到刘禹锡、韩愈等人我们都能看到竹子、梅花等等意象在众多诗人中层出不穷。

在古代文人中他们必然想在政治上能够取得一番造诣,建立属于自己的功业。然而他们在达不到自己的政治抱负之际,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也愿意保持自己高傲的节操。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是停留在口头的几句玩笑之话,更是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志趣。他们追求的不是金钱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世界的富足,这更是儒家学说对于历代文人的深刻影响。

这种文化传统其实在如今的文人身上还是有着很深刻的体现,不是写了几本小说,做了几次编剧就可以成为文人。那些真正的大家是不屑于在众人之下抛头露面,更不屑于因为一时的名利而放弃自己的文学研究,他们只会倾尽毕生的心血来完成自己的作业,将一种文学精神进行到底。真正的文人在生前大抵都是贫穷的,但是他们不觉得这是一种心酸,只是为知识而奉献,他们能够留下更多的文化遗产,来填充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心。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探讨,古代文人所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