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罗旭光在施工现场指挥作业。拍友严小和摄中铁十六局项目负责人罗旭光
步履匆忙,建设交通动脉
29日傍晚,暮色四合,“高架”上冷风嗖嗖。慈溪综合开发一期工程1标项目施工现场,中铁十六局负责人罗旭光步履匆忙。检查施工情况、叮嘱作业安全、安排晚间例会……这个元旦假期,罗旭光又将在忙碌中度过。“工地就是家,早已经习惯。”他掸掸身上的土灰,笑着说。
就在几个小时前,最后一片预制箱梁平稳落在桥墩盖梁上方,标志着该项目实现了主线高架桥贯通,这也为这条横跨慈溪、前湾新区的交通大动脉顺利通车奠定了基础。用罗旭光的话来说,“最难、最有挑战性的任务完成了”。
自年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在崇山峻岭之间、大江大河之上,作为技术“大拿”的罗旭光带领团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工程难题。在慈溪,罗旭光继续创造着“奇迹”。中横线横穿城市中心区,电力管网错综交汇,线路改迁堪比“动手术”。今年8月,1标段主线高架所在区块高压线改迁终于完成,却比预计时间延后了足有半年多。工期不等人,怎么办?
罗旭光带领项目团队创新施工作业组织模式,创新出“跨营运道路钢混组合梁吊模与防护一体化桥面铺装”工法,确保施工期间社会车辆顺利通行。“作业计划不是以天算,而是以小时算。从桩基施工到梁片架设,米长的高架我们仅用4个月就实现贯通,可算是一个纪录。”罗旭光自豪地说。
最难的任务完成了,压力却并未减轻。“元旦假期不停工,每天的作业任务全部已经排好。”
年,罗旭光最大的愿望是所有在建交通项目都能够顺利推进。“干好工程,就是交通人最大的幸福。”他这样说。(记者翁云骞通讯员岑闻热何杰共享联盟·慈溪严小和)
邵璋(中)和团队人员正在测试“疏浚泥制石”脱水固结。拍友郑胜宇摄温州海螺集团科研技术负责人邵璋
试验千次,只为“点泥成石”
本报温州12月29日电29日晚,窗外华灯初上,温州海螺集团星创环保有限公司的研发室内依然灯火通明。不久前,公司升级打造的生态石2.0生产线刚刚投产运行。本该是大家准备快乐过假期的时刻,然而公司科研技术负责人邵璋却放心不下,还在研发室等待“疏浚泥制石”脱水固结的测试结果。
此前,邵璋与团队经过3年多攻关,自主研制出“淤泥制石”技术,为城市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了解决方案。这项技术可将建筑淤泥、工程渣土等城市固废变废为宝,生产出全新的无机生态石,还可代替天然石,用作路沿石、铺地石、装饰石等。整个生产过程零排放、零污染。生态石一上市就受到客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