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唐诗中一首白莲,莲花诗中绝唱,更胜
TUhjnbcbe - 2025/4/10 18:50:00

莲花自古都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老先生的《爱莲说》一文早已将莲花的品行写的深入人心,而宋朝诗人杨万里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更是老少皆知,博取众多人的喜爱,以至于它的诗名,甚至前两句都被人遗忘,可见其光芒。其实,在更早的唐朝,也有一首关于莲花诗的绝唱,在唐诗众多咏莲作品中脱颖而出,它就是陆龟蒙的《白莲》,白莲诗中的绝唱,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

白莲唐·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译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作者:陆龟蒙(?~公元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者,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诗以写景咏物为多。他与皮日休为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是唐朝隐逸诗人的代表。

可能我们并不熟悉陆龟蒙这位诗人,谁教他生活在群星荟萃的唐朝,有大小李杜,元白,王维,孟浩然等大咖,怎么也轮不到他。但在唐朝能作为隐逸诗派的代表,含金量已经很高了,而这首《白莲》诗,又是他最擅长的领域的代表作,单单在莲花的咏物诗中,已经很难有超过此诗的了,纵然李杜复生,亦不过如此。

首句“素花多蒙别艳欺”重其素字,一个素字已经点出白莲的高洁和质朴,何其高妙;别艳欺,素的对立面艳也,为什么是艳欺素,而不是素欺艳呢,因为各自的品格已经决定如此,君子之风而不容于世俗,世人喜艳不喜素,所以才有二句“此花端合在瑶池”,瑶池,神仙居住的地方,神圣高洁,仙气萦绕,进一步突显白莲的高洁,不与世俗同流的品性。此二句高在不拘于其形,而重其神。

第三句“无情有恨何人觉”可能有些人不解,既然无情,怎么还会有恨呢?这里的无情并不是指内心无情,而是指面无表情,内心情感不外漏,整理是说心里有怨恨却并不显现出来,谁会知道呢?这句诗将白莲情绪化,拟人化,使其生动鲜活,亦是诗人自己。四句“月晓风清欲堕时”这句写境太绝了,尤其月晓风清四字太厉害了,夏日凌晨之气象写的如此精准,如在耳目,而这个时间点恰是最清幽无人之时,照应前句何人觉。欲堕时,在晓月清风无人中,白莲摇摇欲坠,美不美?与世独立,一尘不染,月晓风清,摇摇欲坠,太美了。前一句写意,后一句写境,这就是意境啊。

这首咏白莲诗,运用象征手法,看似句句写物,其实亦在句句写人,不脱不沾,若即若离,意与境合,人与物合。写白莲之欺,表达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合理现象,为被埋没、被摧残。为他们鸣不平。尤其三四句意境之贴切绝妙,犹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此中余味已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用心体验,情感细腻之人能体悟到更多。

古人对此诗评价摘要

《霏雪录》:唐人咏物诗,于景意事情外别有一种思致,必心领神会始得,此后人所以不及也。如陆鲁望《白莲》……妙处不在言句上。

《焦氏笔乘》:花鸟之诗,最嫌太着。余喜陆鲁望《白莲》诗……花之神韵,宛然可掬,谓之写生手可也。

《增订唐诗摘钞》:末语的是白莲,移不动。

《唐诗别裁》:取神之作。

《唐人绝句精华》:此亦借白莲咏怀也。结局得白莲之神韵,故古今传厢以为佳句。

注释:照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如果觉得小编写的文章,藏头诗,嵌名诗还可以的话,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诗中一首白莲,莲花诗中绝唱,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