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淤泥就地固化技术在公路路基中的应用实例
TUhjnbcbe - 2025/5/6 16:33:00

1工程概况

杭甬高速公路孙端互通工程位于浙江省北部的宁绍平原地区,属典型的湖沼积平原地区,地貌多为水稻田、菜地、池塘、河流等,地形起伏小,平均海拔不足5m。整个工程全线均属软土路段。一般路段耕作层下有薄层粉质粘土,厚度0.5~2m,但在鱼塘、虾塘、河流处往往缺失,其下依次为淤泥质土层,厚度16.5~26.4m,粉质粘土,多为软塑~可塑状,也有硬塑,最深可达47.3m,下伏为粉砂、砾砂、圆砾等,下卧为下白垩系粉砂岩。

2软基处理方案分析

针对工程地质现状,在一般路段设计中,根据不同的路基填土高度采用不同的技术处理方法:填土高度小于2.3m采用天然地基超载预压,2.3~4.0m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大于4.0m采用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

但在鱼塘、虾塘、河流路段,由于缺失了粉质粘土层,若不加以特殊处理,不管是填土高度小于2.3m采用天然地基超载预压的路段,还是填土高度大于2.3m采取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路段,均会对路基稳定性和沉降均匀性带来较大隐患。以前一般做法是采用挖除河床淤泥,换填土石混合透水性材料处理,但随着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淤泥废弃会造成二次污染,废弃场地难以落实,而且成本费用较大,需破坏山体而取得的土石混合料资源也越来越紧缺,若仍采用原来的清淤换填,既不环保也不经济,不符合绿色公路行业发展方向。工程实例中采取了淤泥就地固化技术,合理解决池塘路段路基设计和施工问题,实现废弃土资源化利用。

3应用效果

(1)应用场景一:鱼塘浅层固化固化体厚度1.5m,土石混合料填厚度2.7m(含超载0.5m)。固化处理14d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为0.89Mpa,大于设计要求的0.8Mpa,与鱼塘边原状粉质粘土的0.92Mpa相当,固化处理28d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为2.0Mpa。路基堆载7个月后,沉降量约为30cm,逐渐趋于稳定,与鱼塘临近路段(无硬壳层缺失、不浅层固化)的沉降量相当。

图1浅层固化路基时间~沉降曲线

(2)应用场景二:虾塘浅层固化+深层搅拌桩固化体厚度1.5m,土石混合料填厚度3.63m,深层搅拌桩桩径0.5m,桩长1.5m固化处理14d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为0.87Mpa,大于设计要求的0.8Mpa,就与虾塘边原状粉质粘土的0.86Mpa相当,固化处理28d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为1.8Mpa。针对不同深层搅拌桩桩间距1.4m、1.2m、1.1m,实测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大于KPa、KPa、KPa。路基堆载5个月后,沉降量约为20cm,逐渐趋于稳定,与虾塘临近的纯复合地基路段(无硬壳层缺失、不浅层固化)的沉降量相当。

图2浅层固化—复合地基路基处理沉降曲线

(3)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孙端互通河塘浅层地基处理工程原设计方案采用清淤换填形式,清淤外运量太大,且外运淤泥无处堆放,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就地固化施工方法零清淤、零外运,施工期对周边环境影响小。从建设经济成本分析,清淤外运费用元/m3,换填土石混合料元/m3,就地固化处理单价约~元/m3左右,成本大幅降低。

4结论

(1)作为一种浅层地基处理手段,淤泥就地固化技术能就地有效加固淤泥,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人工硬壳层,提高承载力,降低地基沉降。特别适用于道路工程河塘、明暗浜等无硬壳层路段的处理。

(2)淤泥就地固化技术配合柔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提高复合地基整体性,提高加固体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

(3)淤泥就地固化技术具有较大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

1
查看完整版本: 淤泥就地固化技术在公路路基中的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