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清楚失眠,首先要对健康的睡眠有一个正确的基本的认识。
睡眠,首先是一种生理活动,与吃饭一样,是一种本能活动。婴儿出生后,不要别人训练,就会吃奶、睡觉。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人的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的趋势越来越少。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老年人出现睡眠时间变短变浅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不必紧张害怕。
有人说,正常的睡眠是8个小时,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或者说不够恰当。每个人由于存在生理心理差别,对睡眠的时间需求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多在6~9小时内。只要自己和自己比,某一段时间的前后,睡眠时长没有明显差异就可以。而不要去和别人比较,更不必羡慕睡眠时间长的人。
1
睡眠,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很平静,其实并不简单。
睡眠启动后,人先是进入浅睡眠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进入深睡眠状态,肌肉也会变得越来越放松。然后再由深到浅,接下来进入另外一种睡眠状态,有梦的睡眠。这个时候不被叫醒是不知道自己在做梦的。做一刻钟左右的梦后,人会再次回到浅睡眠的状态。
这样,睡眠由浅到深,由深再到浅,再做梦,就构成了一个睡眠周期。一个晚上一般要进行4~5个这样的睡眠周期,也意味着一个人实际上一晚上至少有4~5个时段是在做梦的。
只有在做梦的时段醒来,才会发觉自己在做梦,否则就会觉得“一夜无梦”。
睡眠的意义不仅在于恢复精力和体力,在睡眠中,人脑就像一台电脑的服务器那样,还在后台默默地处理很多信息,包括对记忆信息的加工、整合等等。
有些人喜欢熬夜学习,其实这是最不经济的策略。剥夺了睡眠时间,就等于打乱了大脑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机会,反而会降低记忆功能。
另外,睡眠时还会发生一些内分泌方面的变化,包括生长激素的分泌。有些孩子在青春期个子长得很高,其中睡眠的左右功不可没。
此外,睡眠还有很多功能,比如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
2
有些失眠是人为的
有些人会过分夸大睡眠的作用和危害,一旦失眠,则立刻非常警觉,在次日一定想方设法让自己补觉,或提前就寝,或强迫自己几点入睡。
结果,这种主观的努力反而干扰了睡眠本身的节律,抑制睡眠本身调节功能的发挥,带着“目的”去睡觉,反而会让自己变得兴奋、警觉,甚至焦虑。
结果,与睡眠本身的放松状态背道而驰,失眠也就难以避免了。
一旦连续失眠几个晚上,有的人会觉得这是很严重的健康问题,会继续想办法“努力地”睡觉,结果就进入了恶性循环,晚上越想睡越兴奋,白天不该睡觉的时候却昏昏欲睡。
睡眠就这样在主观的努力下转变为了失眠,失眠也因为不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