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门
他们通过炉边谈话、电视辩论会,呈现自我,赢取民心美国总统小罗斯福(FranklinRoosevelt)得过小儿麻痹症,走路不方便。然而他当了12年总统,大部分民众不知道,也没怀疑过他身上有缺陷。因为他们主要靠报纸上的照片认识罗斯福总统的模样,那些照片里他看起来都正常得很。国会议员、内阁官员乃至报社,当然知道罗斯福小儿麻痹的缺陷,但他们几乎都不在公开场合提这事那被视为是总统的隐私,披露这样的隐私被视为是不礼貌、不文明的做法。不过在罗斯福的任内,美国民众多了一个接触总统的管道。那是电台广播。罗斯福每个星期会有一段向全国播音的炉边谈话,他亲切地向守在收音机旁的听众解释他的治国理念,也对听众提出共体时艰度过经济大萧条的种种请求。和过去的总统相比,美国人至少熟悉了总统讲话的声音。罗斯福总统再晚个十多年在位,他的小儿麻痹缺陷就不可能维持秘密了。因为有了电视,大家可以透过电视看到活生生的总统,看到他每一个动作,听到他讲的每一句话。1960年,共和*提名的尼克松和民主*提名的肯尼迪,在总统大选投票前,破天荒地举行了一场电视辩论会,让每个选民都能实时、不经任何中介报道地看到他们的模样,听到他们解释自己的看法与想法。辩论会之前,尼克松明显占优势,他的名气与*治资历都高过肯尼迪。然而,辩论会时,尼克松感冒了,在屏幕上显得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而且犹豫结巴;相较之下,肯尼迪年轻英俊,充满自信,说话铿锵有力。辩论会后的民调显示:看报纸报道得知辩论内容的人,觉得尼克松表现比肯尼迪好得略多一些,然而收看电视转播的人,却一边倒认为肯尼迪比尼克松来得好。几天之后投票,肯尼迪以些微差距击败了尼克松。从此之后,直接诉诸观众,直接向选民说明交代的电视辩论,在*治上的重要性愈来愈高,想要获得民众支持信任的*治人物,也就愈来愈看重电视辩论。以电视为媒介,又以临场提问辩论为形式,让民众感觉最能够看到真实,而不是躲在层层宣传化装后面的*治人物。能够看见真实的*治人物,谁还要听信那些写得四平八稳、充满套语的文告或发言稿呢?并不是说电视辩论会就不会作假,就一定能烛照出*治人物的真实,重点在现代民众对透明与真实的期待,只会不断提高,不可能走回头路了。出现任何有助于让大家逼近真实的管道,都会刺激出社会的渴望。工具管道创造需求,也创造新的标准。那些躲在旧形式后面的人,会发现自己在无法防备的情况下就被淘汰了;而如果你懂得运用新的工具管道来呈现自我,也就可能得到较多较强的支持。(作者为台湾作家)
原文链接:
图片具有直观性,使人一目了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可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大课堂上的教学信息容量。我们学校有老师在上《享受学习》这一内容时,首先展示给孩子们的是一张蔡伟的图片:仅有高中学历,37岁的他凭着多年的坚持,从一名蹬“神牛”的三轮车夫,被“破格”录取为复旦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孩子们满怀着对蔡伟能够成为中国教育体制下第一例破格录取的幸运儿的极度羡慕,此时教师开始引导孩子们思考:我们看到了他如今努力学习后的快乐,那么他在这漫漫求学路上有没有过异常的艰辛与痛苦呢?在孩子们的思索与讨论中,该课很顺利地进入了主题,即学习的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