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7/3 16:20:00
立夏已过,青岛的天气慢慢热起来。在我的童年印象里,关于夏荷的最初印象来自济南的大明湖。小时候,父母带我去济南旅游,父亲负责划船,母亲小心翼翼地护着我,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乘船观赏夏天盛开的荷花。那时的我看到盛开的荷花,唯一能想到的诗句只有杨万里的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长大后,我又背诵了周敦颐的《爱莲说》,那些经典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和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等等,至今我都觉得写的绝妙!今天我们来谈谈画荷花,讲一讲中国美术史上那些经典作品,看一看潘天寿的荷花作品,学一学别人的精华,想一想自己以后怎样才能画得更好。芙蓉就是莲花。古诗人们将陆上最强的芙蓉花称作木芙蓉木莲,而将水中的莲花称作水芙蓉芙蕖荷花等。莲花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质,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奉作花中君子的象征,被尊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出水芙蓉图》吴炳在中国美术史上,宋代画家吴炳有幅《出水芙蓉图》,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吴炳是南宋画家,工画花鸟,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谓其画曰写生折枝,可夺造化,彩绘精致富丽。这幅《出水芙蓉图》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画家将荷花的清纯高洁品格表现得入木三分。《出水芙蓉图》可谓是南宋花鸟小品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之一,此画作虽小,画得却十分精致生动,布局,设色端庄大气,作者用俯视特写手法,将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气质表现得十分完美,这种丰满的构图烘托了花瓣既轻盈又水润的质感。如肖像般使我们能够直观地欣赏到这娇嫩柔美的荷花。此画用笔轻细,表现手法属于没骨画法。画家为了表现出荷叶与花瓣的不同质感,采用了不同的渲染方法,花瓣是用晕染法,而荷叶则是用渍染法,自然地描绘出叶子的肌理和厚实的质感。《出水芙蓉图》画面长,宽不满一尺,呈圆形,现在人们称此形制为团扇,这就是一幅典型的南宋院体花鸟画。其实小品画自从我国宋朝以来就渐渐流行,大多是装饰在屏风上,或制成纨扇灯片之类的,或方或圆,都是实用品的装饰物。流传至今,后人往往将方形的小品画称之为册页,而将圆形的称作团扇。我的老师也喜欢画荷花,他认为大写意荷花泼墨淋漓实在痛快。这几年,我跟随我的老师,一直在学习大写意花鸟,我们的画风不同于南宋吴炳《出水芙蓉图》,但是我们都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独特品质。大写意荷花这是我去年所画的一幅荷花,老师说你的泼墨进步很快,但是勾线还需要再多练习,平时看一看其他画家的作品,学习别人的构图。但是勾线的功课必须要做,你要坚持练习,只要肯努力今年的荷花就会比去年画的好。我知道自己的荷花勾线平时练得少,的的确确需要苦练,这份功课必须要做。勾线作业在我的不断练习下,荷花勾线进步很大,老师又要求我看一看其他画家的作品,再学习别人的构图,取百家之长补一己之短。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讲讲潘天寿的作品,看看他是怎样处理大写意花卉构图。《露气》作于年的《露气》,是潘天寿与浙江美院师生下乡,参观早稻丰收后所创作。此画继承了吴昌硕写意花鸟画大气磅礴的风格,落墨凝练泼辣,并集众家之长,将中国画中点,线,面的表现形式发挥到极致。此画从高处,远处,大处和最新奇处立意,几片水墨淋漓的荷叶,恣意放纵,浓淡有致。莲茎用笔老辣遒劲,错落有致,穿插于荷叶间。半掩于荷叶之后的莲花,一收一放,着色古艳清雅。底边以浓重线条所绘的岩石,沉着痛快,将整个画面收住。虽未直接渲染露气,但以酣畅笔墨点出了露气弥漫的氛围,给人以慑人的张力和极简的结构美。《红莲》潘天寿的另一幅《红莲》为立轴,通过线条与墨块的组合来表现,荷叶压低,突出红莲亭亭玉立之态,题款堆至边角,留出最大程度的空白,以少胜多,赏心悦目。在学画过程中,我不止于学习自己老师的皮毛,同时还做很多画外的功课。我不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孩子,但我牢记勤能补拙,不变的是自己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一往情深。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今天的荷花一定会比去年画的好。今天我把这些年关于荷花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希望你也可以从中得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