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杜思远马卡佳陈云通讯员蒋梦帆张瑶瑶巍山镇古渊头村南塘村:环境革命一直在路上“砥砺前行图创新,不忘初心谋振兴……”日前,记者来到湖溪镇南塘村,只见施工人员正站立在该村村口新落成的牌坊前,一笔一划地书写着环境革命宣传标语。“村南北两头都新建了牌坊,还种了多株樱花苗,投资十多万元的休闲长廊本月即将开工,村里的十几口池塘正在清淤和修砌中……”南塘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兴说,在前期环境革命所获得成果的基础上,南塘村大步向前,村庄美丽建设动作不停。自东阳市全面启动环境革命工作以来,南塘村以大刀阔斧地系列整治、如火如荼地项目改造以及轰轰烈烈地宣传发动,使得村庄面貌、村民观念发生了大改观和大转变。如今的南塘村已获得省文化示范村、金华市文明村、市森林村庄、市党建示范村等多项荣誉。昔日的南塘村,垃圾乱丢弃、巷道未硬化、池塘淤泥深、屋后堆杂物、河道不清澈、党员不齐心等问题比比皆是。“我村党支部曾被列为全镇落后党支部,要建设有南塘特色的新农村,团结的村领导班子无疑是改变当时现状的前提。”张永兴说,为此,他明确了一系列制度并要求严格执行,如“五议两公开”“三会一课”制度,做到大事党员、村民共同决议,小事两委会联席讨论,极大地提升了村民参与环境革命的积极性。此外,他还积极组织人员赴外县市以及东阳市部分环境革命“先进村”进行实地参观。通过一系列举措,南塘村逐渐形成了全村参与环境革命的浓厚氛围。“村领导班子团结,村民也开始主动配合,环境革命才能势如破竹般地将南塘面貌进行大变样。”南塘村村主任张鼎华说。自此以后,南塘村一件件环境革命实事都得到了落实,新落成了综合楼和休闲广场,文化礼堂如期竣工,文化宫得到了翻修,截污纳管基本实现全村覆盖,危旧房基本被拆除,实现了村道硬化,里歌线南塘村段沿线绿化得到整治……这些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这几年,东阳市一直在开展环境革命,主要是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危旧房治理改造等工作整合起来,以美丽乡村为目标,全面动员,全域打造美丽环境。芦塘:拆后重建美丽乡村东派民居兴起4月16日,记者走进巍山镇茶场村芦塘自然村,看到村内一幢幢新建房屋整齐划一,颇具特色。“去年4月10日开拆,不到10天就全部拆完,拆了67户危房户。其中,30户在村里重建,现在都已结顶。现在绝大部分建房户正忙着装修,很快就能入住了。”芦塘村负责人说。芦塘的危旧房重建以人为本,把村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放在首位,通过“缩间距,降层高,控面积,优布局,上高楼”等措施,最大限度节约土地,盘活存量用地。同时,利用危旧房区域拆迁后剩下的青砖、宅基条石作为入口标志基座,结合拆后的建筑废材如石磨盘、旧窗框、车轱辘等作为景观小品。现在的芦塘村俨然成为了东阳市拆后重建的样板。年4月,东阳市启动了危旧房治理改造。同时推进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确定了上卢(一期)、横店(一期)、南马、巍山等4个农房集聚区建设项目。在拆后重建这一系统性工程中,“东派民居”一词被广泛传播开来。今年,东阳市提倡在“治危拆违”拆后重建工作中加强“东派民居”风貌协调和营造技艺传承,支持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村落(区块)建设。东阳市将规划建设一批“东派民居”特色村,开展村落或区块选址、规划设计、建设等工作,对规划设计、配套建设提供政策性奖补,打造传统营造、现代生活和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的特色“美丽乡村”。古渊头村:留住历史文脉打造“教育小村”安静、祥和,是巍山镇古渊头村给人的第一感受。走进村子,可以看见流布全村的条条古甽,清澈的流水鲜活灵动;在村里的老屋集聚区,散发着木香的斑驳老屋,温润古朴,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江南水乡”。古渊头村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村落,已有多年历史,老房子有间左右,其中省级、市级文物保护点就有十来处。村里的古堂屋、古民宅多建于明、清时期,错落有致,各有风格。“老房子是村庄的根,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将它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古渊头村负责人李钢弘告诉记者,在去年“治危拆违”行动中,村里对老房子进行了细心筛选,设立了保护区,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规划,“等规划通过论证后,我们将按照规划进行保护修缮,保持它原来的风貌,使村民们既能找得到乡愁,又能看得见风景。”乡村振兴,文化是魂。对古渊头而言,崇尚教育就是村庄的魂。据村史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先祖李泓由义乌迁居此处,李泓的长子经过科举,成为一名生员,后世子孙都以先祖为榜样,发奋向学,成为风气。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村走出了28名博士,多名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教授,以及多名大学生。在新时代,如何找准古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契合点,成为了古渊头村干部一直思考的问题,“要根据自身耕读传家、人才辈出的特色优势,打造教育小村,走出独有的乡村游,同时也要建设好周边配套环境,让游客走得进、留得住。”去年,古渊头义塾回归首次开课,28位浙江师范大学的留学生前来当外教,节节课爆满。“古民居的修缮完成后,村里还将打造多个“义塾”引进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资源,开设针对中小学生的国学、书法、绘画等课程。”李钢弘对未来信心满满。目前,古渊头村12个项目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包括村口景观、九曲弄提升、停车场改建等,更加美丽的古渊头村指日可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东阳市将大力开展美丽村庄创建,围绕生态廊道、美丽乡村风景线,开展示范镇、精品村、秀美村、景区村创建和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落。到年,东阳市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4个,省级乡村振兴精品村10个,金华市级精品村15个,秀美村19个,A级景区村庄60个以上,完成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1个和一般村17个的建设。南马镇:以整促转打造特色活力小镇“朝阳路新区空闲地块,存在杂物乱堆乱放现象,由该共建区块牵头领导落实,南马村负责实施,要求5天内拿出整治方案,20天内完成该地块整治。”10日,结束晨查,南马镇镇长单玲琳现场下发了“问题整改督办单”。收到督办单后,南马村两委立即开会讨论,决定对该地块进行清理和绿化。5天后,该地块杂物清理完毕,场地平整完成。自去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南马镇迅速行动,坚持规划先行,围绕“洁化、序化、亮化、美化、文化”五化同步,全面改善集镇环境卫生和秩序,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和基础配套。镇区共划分12个共建区块,由镇班子领导牵头,各部门、相关村共管共建,充分调动群众、志愿者、党员干部等各方力量,形成了整治全员互动、全民参与的生动局面。今年,南马镇在做好省级“考核”的同时,还将打造兴业富民的活力小镇。红木产业是南马的支柱产业,在南马辖区内大大小小的红木企业多达上千家,生产经营情况错综复杂,低端产能过剩,有效产能不足。面对这一实情,去年以来,南马镇持续开展低小散乱暨“四无”企业“飓风整治”行动、红木行业“百日整治”行动,成立5个效能纳税入库和红木整治工作组。通过从严对标整治、加快合作转移、加快入园集聚、加快转型升级等方式,去年全年完成整治余家,拆除31.78万平方米违建和厂棚,消除红木企业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宗,盘活了土地,腾出了发展空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有序推进,为南马的发展增加了新动能。南马也在朝着更加宜居、更加美丽的目标前进。自年11月份以来,东阳市全面铺开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城东街道、横店镇、湖溪镇、佐村镇和三单乡顺利通过省考核验收,其中城东街道被列为年度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省级样板。在整治过程中,各镇乡街道都加班加点、齐头并进,充分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特色,涌现出了城东街道“花灯+古民居”、横店镇智慧交通系统、佐村镇生态农耕文化等系列整治亮点工作。今年,东阳市其他镇街参照年整治标准,正在全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