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散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TUhjnbcbe - 2025/8/2 16:45: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

夏日的荷塘,总是格外引人驻足。那一片碧绿的荷叶间,点缀着粉白相间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它们与生俱来的高洁。人们常说"出淤泥而不染",这短短六个字里,却蕴含着荷花最动人的品格。记得幼时随祖父去荷塘边,老人总爱指着那些亭亭玉立的花朵说:"看,它们是从最脏的泥里长出来的,却比什么都干净。"那时的我尚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只觉得荷花确实好看。直到年岁渐长,经历世事,才渐渐懂得这"不染"二字的分量。荷花的生长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生命的奇迹。深埋在乌黑的淤泥中,它的根茎却能在黑暗中积蓄力量。当春风吹过水面,它便破土而出,穿过层层浊水,最终在水面上舒展开碧绿的圆叶。待到盛夏,那含苞待放的花蕾便从叶间探出头来,在晨光中缓缓绽放。这一路走来,它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纯净,不受周遭环境的污染。明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正道出了荷花最可贵的品质。它不像牡丹那样富贵逼人,也不似菊花那般孤高傲世,更不像玫瑰以刺示人。荷花只是静静地立在水中央,不避讳自己出身淤泥的事实,却又能超然于淤泥之上。这种坦荡与超脱,恰如君子之风。我曾在一个雨后的清晨,独自来到荷塘边。夜雨冲刷过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荷花的花瓣上还挂着几滴雨水,在朝阳下闪烁着微光。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古人总爱以荷花自喻。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浊浪排空的时刻,重要的不是逃避污浊,而是在污浊中保持本心。就像荷花,它的根扎在淤泥里,却能让花朵开得如此纯净。荷塘边的老渔夫告诉我,荷花之所以能不染,是因为它的叶面上有一层特殊的蜡质。这让我想到,人心是否也需要这样一层保护?但转念一想,荷花的不染或许更在于它的本性。那蜡质不过是外在的表现,真正的洁净源于内在的生命力。人心亦是如此,唯有内在的坚守,才能在外界的纷扰中不迷失方向。盛夏的午后,荷塘里传来阵阵蛙鸣。我坐在柳荫下,看着阳光透过荷叶的缝隙在水面投下斑驳的影子。一群红蜻蜓在荷花间穿梭,时而停驻在花尖上。这生机盎然的景象让人忘却了荷花脚下的淤泥。这或许就是生命的智慧——不纠结于出身,不执着于环境,只是尽力活出自己的样子。古人将荷花比作君子,实在是再贴切不过。君子的品格不在于逃避世俗,而在于身处世俗之中仍能保持高尚。就像荷花,它不嫌弃淤泥的滋养,却也不会被淤泥所染。这种既接纳又超脱的态度,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最推崇的精神境界。暮色渐浓时,荷塘换上了另一番景致。晚风拂过,荷叶沙沙作响,荷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素净。我不禁想起那些历史上以气节著称的人物,他们就像这荷花一样,在乱世中坚守着自己的清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都是荷花品格的写照吗?离开荷塘时,月亮已经升起。月光下的荷花显得格外清冷孤高。我突然想到,这"不染"的品格看似简单,实则艰难。它需要多大的定力,才能在污浊中不被同化?需要多强的生命力,才能在外界的影响下保持本真?荷花年复一年地演绎着这样的生命奇迹,而人类又能否在纷繁世事中守住心中的那朵白莲?回家的路上,我捡起一片飘落的荷花瓣,放在掌心。它已经失去了水分,却依然保持着纯净的颜色。这让我相信,真正的洁净是不会轻易褪色的。就像那些历经岁月洗礼依然闪光的人格,就像那些穿越历史尘埃依然动人的精神。荷花的"不染",不是与生俱来的特权,而是一种生命的抉择。它选择了在淤泥中生长,却拒绝被淤泥定义。这种既扎根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态度,或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智慧。在这个价值多元、诱惑遍地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内心的那方荷塘,让灵魂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

1
查看完整版本: 散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