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脑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文献解读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并发症
TUhjnbcbe - 2020/12/27 2:06:00

 

为了观察尿*症并发症采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的临床效果。医院选取年1月-年12月接诊的80例尿*症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血液透析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即组合型人工肾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包括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甲状旁腺素(PTH)、肌酐(SCr)水平,以及临床主要症状变化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肌酐、甲状旁腺素及尿素氮水平有一定变化,其中组间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甲状旁腺素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皮肤瘙痒改善率、睡眠食欲差改善率、顽固性高血压控制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症并发症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对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影响小,同时能明显改善各种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医院年1月-年12月接诊的80例尿*症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均符合尿*症相关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5-78岁,平均(58.6±5.5)岁;原发病包括2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糖尿病、3例原发性高血压、3例多囊肾、2例梗阻性肾病、2例痛风肾、1例原发性血管炎、1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并发症包括36例皮肤瘙痒、24例睡眠食欲差、20例顽固性高血压。研究组:男患23例、女患17例;年龄34-76岁,平均(58.3±5.4)岁;原发病包括2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糖尿病、4例多囊肾、3例原发性高血压、1例梗阻性肾病、1例痛风肾、1例干燥综合征、1例乙肝相关性肾损害、1例肾结核;并发症包括35例皮肤瘙痒、28例睡眠食欲差、22例顽固性高血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及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的血液透析机为德国装费森B型血透机,相关器材与参数包括:聚砜膜为费森尤斯,透析液为碳酸氢盐,血流量则控制在每分钟-ml,透析液流量则控制在每分钟ml;组合型人工肾治疗采用的是一次性树脂血液灌流器,产自珠海健帆,型号为HA,执行编号为YY-9。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甲状旁腺素(PTH)、肌酐(SCr)水平,同时对临床主要症状变化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2 结果2.1 肌酐、甲状旁腺素、血尿素氮水平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后肌酐、甲状旁腺素及尿素氮水平有一定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甲状旁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皮肤瘙痒改善率、睡眠食欲差改善率、顽固性高血压控制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尿*症属于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指的是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而无法将体内代谢废物与过多水分排出体外,从而肾脏衰竭,并随着病情进展代谢失常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简而言之属于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紊乱而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综合征。体内的代谢废物较多,包括蛋白质、葡萄糖、钠离子、钾离子、前列腺素、活性维生素D3等,这些物质若在人体内长期蓄积,无法排出体外,则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尿*症采取血液净化技术属于常用处理方式,随着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肾衰患者基本上都采取该技术进行生命维持,同时也提高了尿*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几率。但是,长期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的尿*症患者,却会发生骨痛、食欲下降、睡眠差、皮肤瘙痒等病症,除了会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也会降低患者长期生存率。近几年,临床将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症并发症,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医院应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症并发症也有一定的经验,效果十分明显。本次研究针对接诊的80例尿*症并发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单用血液透析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血液灌流治疗(组合型人工肾),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肌酐、甲状旁腺素及尿素氮水平有一定变化,其中组间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甲状旁腺素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皮肤瘙痒改善率、睡眠食欲差改善率、顽固性高血压控制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针对尿*症并发症患者,采取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安全性较高,患者生存质量可以得到明显提高。血液透析治疗肾衰有很多年的历史,同时对于肾衰并发症尿*症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单纯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却很难将中大分子*素有效清除,而对于小分子物质、水电解质等则能很好的清除。血液灌流在临床中也有多年的应用,研究显示其能将中大分子*素清除,但对于小分子物质、水电解质、尿*氮等的清除效果则不佳,故而临床中不提倡将其单独用于尿*症(并发症)治疗中。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则联合了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除了能有效清除小分子*素,还能将中大分子*素很好的清除,使得患者体内酸碱平衡紊乱得到很好控制,改善了神经传导速度、缓解多种并发症,以及减轻皮肤瘙痒等症状。此外,组合型人工肾仅仅需要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以及高通量透析即可,对于设备的要求并不高,一医院就能完成相关操作,医院也有很高的实用性,故而值得推广。

(文章要点摘自:《中外医学研究》第12卷第28期(总第期).年10月.)

--------------------------------------

操作指引:

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怎样看历史文章?点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查看历史消息即可

怎样订阅健帆生物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献解读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