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某个瞬间,我工作的过程中,觉得人生活着比较没意思,我希望我的日志不止是分享知识,而且也记录生活,不仅有生活中的开心和高潮,也记录生活中的低落和低谷。
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的生活,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每天都活得很开心,无缘无故也会觉得很低落,就跟我现在一样。所以我也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
我记起中学的时候读史铁生的一篇课文《我与地坛》,于是重新读了一遍。
中学那时候我还活得挺好,天天正常上课回家写作业,没有想过生活的问题。现在越来越频繁,有时候冒出这种显得古怪的想法。随着人生阅历增加,我对中学课文的理解也在加深。
看史铁生的人生轨迹:
年,史铁生出生于北京
年,医院,然后治疗结束时只能在轮椅上生活,当时22岁左右
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开始从事写作,当时30岁
年,被确诊为尿*症,需要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当时47岁
年12月31日,史铁生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59岁,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把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肝脏移植给天津一位病人。
首先史铁生完整地过完了一生,对社会非常有贡献,他的贡献在于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肝脏移植给天津一位病人,而且在于史铁生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死的思考,给几十年后的我以启发。我读着史铁生的散文,仿佛站在时间的这头,与几十年前的史铁生对话。
我尽量尝试理解史铁生当时的处境。正如他作品写的,“二十几岁的年华,毕竟是人生最美妙的季节,是春天。它充满了活力、激情和向往。”但是这时候他却只能在轮椅上生活,后来47岁患上尿*症,又只能靠透析生活。
后来史铁生说,“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
我想起,之前跟我妈妈散步的时候,我妈妈也提过,在外婆逝世后的几年里,我妈妈情绪曾经一直比较低落,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那种情况是抑郁症,过了好几年才走出来。
现在我妈妈生活一直非常乐观,在北京的时候每天早上6点多就出门打柔力球,还“鄙视”我早上起来晚,于是我开始尝试早上8点起床去跑步……我妈妈还热心学习各种新东西,她用一些手机软件比我用得更好,我觉得她积极探索生活未知的部分,比我生活更乐观。
我妈妈曾经跟我说,“人活着反正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让自己过得开心一点呢?你看L,他跟我们家差不多,我觉得他就很积极乐观,天天朋友圈发各种见闻,我都知道他天天又去哪里了”,这跟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的“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类似,想的都是怎么让自己生活更丰富更有意义。
史铁生,以及我妈妈,都曾经有意无意地思考过生活的意义,和怎样方式度过一生的问题。他们虽然曾经有过抑郁的生活阶段,但是都走出来而且积极的生活,而且他们关于抑郁期间生命的那一部分思考和分享,也给了后来的我以很好的启发。
最后我想起了看过的《基督山伯爵》封面的一句话,大概是说,“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对未来心怀一定的好奇和希望,然后每天向前走一点,耐心等待,这样想起来,应该觉得生活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隽钦谢谢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