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茂主任和*智艳主任工作中)
近日,我院接诊急重症患者一名,在多个科室的协作下,患者转危为安,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患者的情况:
年12月4日14时46分,我院收治一名患者,77岁,脑病科(内一科)主任王旭茂接诊,入院时,患者呼吸困难,周身水肿,无尿,急查各项血液指标显示:血钾7.17mmol/L,肌酐,尿素氮33.89,诊断为尿*症、心衰、高钾血症、高血压,尝试为患者利尿治疗,仍旧无尿,考虑患者高血钾有猝死的可能,王旭茂主任果断决定为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在透析前还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医院立即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在急诊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与平时置管术不同的是,此次置管用的是透析用临时导管,这样患者可以第一时间得到透析治疗,彩超室主任*智艳携设备至床旁检查确认导管位置,保证置管术顺利进行,17:00,王旭茂主任开始操作,医生崔柳、高巍,护士王兵兵密切配合,半小时完成此次置管术,术程顺利,随后,患者转入血液净化科,18:00,患者开始透析,王旭茂主任和血液净化科护士杨博加班为患者完成透析,透析于20:15结束,患者呼吸困难缓解,血钾水平下降;患者在入院后第二天完成第二次透析,同时患者转入外科,王文良医生接诊,于12月6日下午13:00完成动静脉造瘘吻合术,12月9日,患者转入脑病科(内一科)病房,完成第三次透析,患者目前转危为安。
在这里,我们要给大家讲一讲几个科室间的团结协作为患者带来的益处,首先,患者病情危急,急诊下完成中心静脉置管,彩超室床旁检测置管位置,两科室合作,确保患者顺利完成置管术,这条管路就是确保患者完成各项用药、透析时的生命通道;其次,患者立即转入血液净化科,顺利完成第一次血液透析,可以说,这是一次保命的透析;然后,患者转入外科,及时会诊,在*金时间窗内完成了动静脉造瘘术,因为正常使用临时静脉透析管,三天内要使用抗凝药,确保管路不堵塞,但是使用抗凝药,就会让造瘘处大量渗血,而肾病患者通常伴有贫血,血液对患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两科室间完美的利用没有使用抗凝剂的短暂*金时间为患者完成造瘘术,又是科室合作的一段佳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造瘘术是我院外科独立完成的第三例动静脉造瘘吻合术,患者年龄大,高血压病史,造瘘处动脉血流较差,证明有动脉硬化的情况,为手术增加了极大的难度,王文良医生和袁懿峰医生仔细的将动脉外膜进行了剥离,防止血管痉挛的出现,术中,患者出血量极少,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病情平稳,已经转入脑病科(内一科)继续治疗。
患者在入院前,医院,医院才能解决问题,我院各科室技术均在同行业界领先,科室的团结协作,让1+1>2,也真正的做到了让百姓大病不出县城,让疾病治疗时间大大缩短,间接的节省了治疗费用。“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伴随着我院各项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患者享受到更便利更专业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