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糖尿病肾病目前已经成为,导致中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
由于它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当它导致中末期肾病之后,它的治疗也比其他的肾脏疾病更为棘手。因此及时地治疗糖尿病肾病,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非常重要。
糖尿病肾病是如何分期的?
I期:糖尿病初期,肾小球超滤过是此期最突出特征,肾体积增大,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内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升高;Ⅱ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增厚及系膜基质
轻度增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多数正常,可间歇性增高(如运动后、应激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GBM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出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UAER持续在20-μg/min(正常<10μg/min),GFR仍高于正常或正常: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状肾小管缩及间质纤维化;尿蛋白逐渐增多,UAER>μg/min,相当于尿蛋白总量>0.5g/24h:GFR下降;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V期:尿*症,多数肾单位闭锁;UAER降低,血肌酐升高,血压升高。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存筛查和诊断微量白蛋白尿采用测定即时尿标本的白蛋白/肌酐比率,<30μg/mg、30-μg/mg和≥μg/mg分别定义为正常、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糖尿病病人除可发生肾脏微血管病变外,也常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症及其他慢性肾脏疾病,这些因素共同引起及促进了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且多数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变的发病涉及多个因素,临床很难截然区别。病理检查在慢性肾损害病因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鉴别困难时可行肾穿刺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
出现下列情况任一条,应尽早明确诊断1、糖尿病病史不足5年;2、先有肾损害(蛋白尿),后有糖尿病,或糖尿病与肾损害同时出现;3、血尿明显;4、有肾损害,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发病之初即表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L)。
总而言之,出现了糖尿病应该积极的控制血糖,避免发生糖尿病肾病;而一旦出现早期糖尿病肾病,要积极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避免肾病加重发生肾功能损害。如何预防?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血压水平,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增加生存率。
此外,调整生活方式也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压,如:
?减少碳水化合物和糖摄入量
?定期锻炼
?避免喝酒和吸烟
?定期检查血糖水平
推荐阅读
1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再吃“甜味食物”了吗?2常做这6个动作,想不长寿都难!3年纪轻轻,大脑就开始早衰了?5个原因会影响大脑健康!
百乐康健康管理祝愿各位老年朋友
远离疾病健康长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